分析

问答题 某中职学校为解决新生迟到、旷课和逃学问题,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调研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有的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更谈不上认同,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还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如何规范未来。
社会工作者为这些学生开展“自我规划”成长小组服务。在每节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优点一箩筐”环节,鼓励组员发现并方向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组员们在相互肯定中更加自信了,也越来越愿意参与讨论。在每节小组活动后,社会工作者布置“勇敢者挑战”作业,要求组员每天微信群打卡,鼓励大家按时上课,相互督促。社会工作者发现组员打卡越来越积极,还会在群内分享趣闻乐事,他们的自制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此外,社会工作者专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的成功经历,组员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
问题:
1、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社会工作者在该成长小组中采用了哪些治疗技术。
2、综合案例,分析小组工作在促进学生改变中发挥的作用。

正确答案
1.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自我规划",要使青少年实现自我
规划需要三个阶段,分别是诱发改变、类化、维持。班杜拉提出了以下几种治疗技术。
(1)实例楷模法。引导青少年观看实例,如电影、电视、录音带的示范,使当事人学习适当的行为。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专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的成功经历,组员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社工采用了实例楷模法的治疗技术。
(2) 认知楷模法。由增加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或自我效能着手,如提高青少年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可能。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优点一箩筐”环节,鼓励组员发现并分享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组员们在相互肯定中更加自信了,体现了社工运用了认知楷模法。
(3) 激发自制力。要求青少年表现先前觉得自己无能的行为,或经治疗者的示范,
使青少年发现事实并没有他想象的可怕,再逐步增加自我控制力与对事情的掌控或驾驭能力,经过试验而能面对困难,消除恐惧,进而消除不良行为。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布置“勇敢者挑战”作业,组员打卡越来越积极,还会在群内分享趣闻乐事,组员的自制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体现了激发自制力的技巧。
2.小组工作方法有助于建立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正向社会交往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社交方式,建立同伴正向支持网络,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的实践经验,案例中通过小组工作方法,提升组员的自信,增强了组员的自制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刷题小程序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