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期脑紧张,开车时大脑自始至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昏脑涨,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司机和初学者。 (2)驾车动作的单一性,司机在开车时不仅姿势始终是同一种,连注意力也要始终保持紧绷的状态,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路平、没弯、车少,一脚油门踩到底,没有任何可引起兴奋的东西,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引起大脑疲劳,如果遇到情况根本反应不过来。
(3)开夜车,受昼夜时差限制,人在灯光下总会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再加上晚上车少路宽,或司机白天没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疲劳是很自然的事。造成疲劳的原因还有睡眠不足、心情不好、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2.疲劳驾驶主要有以下4点危害:
(1)感知机能弱化。驾驶人一般经过2~4个小时连续驾驶机动车后,中枢神经就会产生疲劳,开始出现视觉、听觉、触觉迟钝,敏感性减弱现象。其辨认和识别交通标志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还会引起错觉,极易发生追尾、碰撞等事故。
(2)驾驶动作失调。长时间驾驶机动车,使驾驶人肌肉的收缩调节机能降低,致使操作动作节律失调,动作钓自动化程度降低,准确性下降,有时发生反常反应。表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把油门当刹车使用等,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
(3)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随着疲劳的产生,驾驶人的思维能力明显降低,注意力涣散,注意范围缩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有时忘记操作规程,并经常丢失重要的交通信息,甚至走错路线。
(4)判断和驾驶错误增多。产生疲劳以后,驾驶人的判断和驾驶失误都远比平时增多。主要表现为对道路的通畅情况、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处理方法考虑不周等。驾驶错误多表现为掌握方向盘、刹车、换挡不当等行为。严重疲劳者会手臂发抖、肌肉痉挛、动作失调,驾驶员甚至进入睡眠状态,发生事故就在所难免。
3.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预防驾驶疲劳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躁感;每餐间隔以5~6小时宜,尽量做到定时就餐;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4)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