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第1问
1-1.截止6月末A和B工作全部完成,E工作完成2/5,C工作完成2/3,D工作完成1/2。
1-2.截止6月末累计完成的工程结算价款=(20000×50+3000×2500+9000×30×2/3+16000×300×1/2+6000×80×2/5)×(1+8%)×(1+9%)/10000=1326.94万元。
第2问
2-1.D工程量偏差(19200-16000)/16000=20%超过15%,超出15%部分的综合单价按原综合单价90%调整。
故D的结算价款=【16000×(1+15%)×300+(19200-16000×(1+15%))×300×90%】×(1+8%)×(1+9%)/10000=675.24万元。
2-2.F工程量减少(15000-12000)/15000=20%超过15%,实际工程量的综合单价按原综合单价的1.1倍调整。
故F的结算价款=12000×60×1.1×(1+8%)×(1+9%)/10000=93.23万元。
第3问
计划工程预算投资(BCWS)=16000×300×(1+8%)×(1+9%)/10000=565.06万元。
已完工程预算投资(BCWP)=19200×300×(1+8%)×(1+9%)/10000=678.07万元。
已完工程实际投资(ACWP)=675.24万元。
投资绩效指数(CPI)=已完工程预算投资(BCWP)/已完工程实际投资(ACWP)=678.07/675.24=1.00。
进度绩效指数(SPI)=已完工程预算投资(BCWP)/计划工程预算投资(BCWS)=678.07/565.06=1.20。
第4问
4-1.H工作延误1个月,因为他有4个月总时差,延误1个月不影响总工期。
4-2.M工期提前1个月,他属于非关键工作,提前1个月不影响总工期。
4-3.J工期延误1个月,因为J工作属于关键工作,延误1个月将会影响总工期延长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