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
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
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1)心理问题:由于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小明,说他太笨,同学们都认为他“有点问题”“太安静、孤僻”,给他贴上这些标签,导致小明下意识地接受这些标签,认为自己就是老师和同学说的那样。这样一来,小明就形成了自卑、孤僻的心理问题。
(2)成绩问题:小明学习成绩不好。她已经连续参加了几次补习班,但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他,说他太笨,导致小明害怕学习和学校,提高学习成绩成了大问题。
(3)亲子沟通问题: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父母只骂他学习成绩不好,不知道具体情况,这种状态需要改善。
(4)人际沟通问题: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往往很挑剔,说他太笨,缺乏鼓励和支持;学生也认为他“有点问题”,“太安静,孤僻”,不乐于助人;小明也不和老师同学交流。
2.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
(1)情绪辅导和行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其次,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3)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科学育儿的方法及亲子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
(4)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明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
(5)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刷题小程序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