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参与能力角度,本案例中影响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因素包括:
(1)时间因素。是影响居民参与能力的因素之一。材料中有的人认为执勤活动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居民是否有能力付出这些时间,会影响其参与行为。
(2)金钱因素。材料中有居民认为执勤活动会产生一些额外费用。居民是否有能力付出这些金钱,会影响其参与行为。
(3)知识与技巧因素。材料中,第一次开会的场面非常混乱,需要掌握相关技巧;志愿者执勤活动的安排分工需要相关的知识;在交通疏导中出现志愿者与他人发生冲突表明交通疏导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居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会妨碍其参与社区事务。
(4)制度因素。材料中,志愿者执勤活动应仔细安排,明确分工,体现了制度因素对居民参与意愿的影响。
2.为推动该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如下工作:
(1)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促进社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肯定。为推动该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发掘和策划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的项目领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申请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解决志愿服务中的部分经费问题和保险问题,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2)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者在设计实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要注重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形成社会工作者带动志愿者骨干、志愿者骨干带动普通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积极推动志愿者团队结构化、引导志愿者自发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并在发展中予以多方位的支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有序组织交通疏导。
(3)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志愿者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者要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对志愿者开展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引导志愿者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4)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灵活多样的表彰奖项,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评比,使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及时得到社会的肯定,对社区志愿者予以激励和表彰;另一方面,结合《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和民政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使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