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如爆炸类物体、碰撞等,这类运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运动非常剧烈。
教师:不是说的这个方面,我指的是它们运动的时间非常短,运动情况不明确。
学生:哦,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物理学家就给我们引入了动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一下,动量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教师: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物体的作用效果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一起决定的。那么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吗
学生:一致。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掌握动量的概念。

正确答案
(1)该教师的教学不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原则,教师在教授新课时没有很好的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导入上没有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2)师:我问同学们两个问题,如果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你会躲开吗
生:不会。
师:那从同样高的地方掉下一个铅球呢
生:当然会躲。
师:为什么
生:因为铅球太重了。
师:那如果我直接递给你一个铅球,你会躲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速度不一样。
师:可见物体由于运动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该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它们的值越大,产生的效果越明显。物理学上把反映物体运动效果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的量,叫动量。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概念。即p=mυ。那么动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生:矢量。因为速度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
师:对,动量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人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 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B 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 C.改用红光作为人射光.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D D.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 B B.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 C 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 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已知厚度为d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σ,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平行厚玻璃板放在空气中,一束复色光从玻璃板下表面斜向上射出,变成a,b两束单色光,如图所示。比较a,b两束单色光,则( )。
A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B B.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C C.通过同一双缝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a光条纹间距小于b光条纹间距 D D.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等于b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图甲是向上运动的频闪照片,图乙是下降时的频闪照片,0是运动的最高点,甲、乙两次的闪光频率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假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电压表与电流表,初始时So与S均闭合,现将S断开,则( )。
A A.V的读数变大,A的读数变小 B B.V的读数变大,A的读数变大 C C.V的读数变小,A的读数变小 D D.V的读数变小,A的读数变大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Q和-Q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以点电荷+Q为圆心作圆,A、B为圆上两点,MN是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与两电荷连线交点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 B.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C C.把质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对质子做功为零 D D.把质子从A点移动到MN上任何一点,质子的电势能变化都相同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一艘正以υo。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艇,关闭发动机后,得到一个与船速反向、大小与船速平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下面为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一节中“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请列举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力的合成。 (2)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设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