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课文摘录: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导人新课:
【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打出关于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和老子所著《道德经》的系列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孔子和老子的具体主张都有哪些在战乱不断、割据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西周末年的王权衰落、诸侯纷争的政治状况,从而引出孔子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在政治上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一系列主张。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同时,教师将包含了孔子主张的文言文材料分发给各组学生,供其讨论、总结使用。
【学生活动】
分组辩论,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他学生补充。总结:以“仁”为核心,要求统治者关心民众疾苦,爱惜民力.除去苛政等。
【教师活动】
大家都知道孔子除了是一位政治家外,还是一名著名的教育家。今天我们能够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言,其中有很多都是孔子提出的。请大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具体说明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都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
每组派代表以不同的方式(如古文诗歌、书法写作等)分别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师活动】
与孔子齐名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哲学领域颇有建树。那么,老子的哲学思想又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活动】
请学生代表总结老子的哲学观点,邀请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活动】
除了老子和孔子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的学者,根据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学说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大家结合课文和相关材料以图表或表格的方式自己总结一下。
【学生活动】
各组自己动手制作包含各家思想的表格,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完善。
归纳小结:
【教师活动】
为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从多角度阐述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主张,著书立说之余将所学知识以私学的形式向普通民众传播.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以设置问题情境为主线,多点设疑,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以小组讨论、即兴表演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查看
单选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
A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 B 该制度有利于提高统治集团的效率 C 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 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
查看
单选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
A 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B 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打击最为严重 C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 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查看
单选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中能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 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 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查看
单选
某同学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从“枢密院”到“内阁”——论行政权的转移》,由此推知他研究的可能是( )。
A 宋朝 B 明朝 C 美国 D 英国
查看
单选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查看
单选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
A “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 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 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 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查看
单选
1933年7月,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五四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共同之处是
A 具有思想解放意义 B 提倡禁欲主义 C 带有反封建色彩 D 反对宗教神学
查看
单选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理念论 C 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
查看
单选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
A 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 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 C 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 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