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课文摘录:
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劫、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了解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能从不同方面总结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历史条件。
(3)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究殖民扩张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结合材料分析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培养阅读理解史料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4)充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对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有更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的分析得出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在学习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认识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各国殖民霸主地位的变化,树立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教学难点:全面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早在五百年前,为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激烈争斗。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沃尔特·雷利的话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早期殖民霸权的角逐
1.16世纪的西班牙与葡萄牙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结合自主学习,说一说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主要地区。
教师:16世纪的西葡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半球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半球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以获得财富。然而两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将财富用于享乐和王朝战争,势力衰落,很快被荷兰取代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的荷兰
教师请同学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的地图,介绍荷兰殖民扩张的过程。
教师: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够成为“海上马车夫”
学生给出观点,分别是:(1)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2)经济条件:有经商传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3)政治条件: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教师:就在荷兰人执17世纪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时。英法两国起来向其挑战。17世纪后半期,英荷间进行三次战争。结果,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
3.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教师:英国是通过怎样的过程确立起殖民帝国地位的
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进行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内容予以点评,整理表格:




教师:自此之后大国争霸的硝烟暂且平息,新航路开辟以来近四百年的殖民角逐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下面我们通过一面多棱镜来审视一下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具体过程。
(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学案中补充的材料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回望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有大国的更替、有杀戮、有掠夺。它给我们今天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启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殖民扩张所产生影响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同时进行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
(三)殖民扩张历史带来的启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积极影响:获取大量的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增加原料供应,扩大世界市场的规模,推动美洲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残酷的剥削和野蛮的掠夺给美洲原住民及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各国争夺霸权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竞争的意识,体会以史为鉴,在后续的发展中要学会借鉴各种文明的成果,来促进本国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事先准备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本课小结
教师:近代史上欧洲主要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商业利益进行长期斗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优势最终问鼎殖民霸权。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不断拓展,殖民者不仅在殖民地输出输入资本与商品,也把欧洲的制度与文化带到新大陆,深刻地影响了新大陆的面貌。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正确看待欧洲国家的争夺霸权与殖民扩张,能兼顾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教师给出下列题目:1.试分析海洋与国家崛起的关系;2.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3.你怎么看黑奴贸易。要求从以上问题中任选其一,用200--300字进行论述。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深化对本课内容的认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 A.美国《1787年宪法》 B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
单选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查看
单选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查看
单选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那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中国
A A.洋务运动 B B.太平天国运动 C C.义和团运动 D D.五四运动
查看
单选
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 A.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纪要》 B B.《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 C.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二月提纲》
查看
单选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论点。下列表述属于“论点”的是( )。
A A.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 B.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实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C C.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D D.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合理的符合国情的民主制度
查看
单选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
A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查看
单选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
A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 临危机 C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查看
单选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查看
单选
彭德怀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对于我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属于那一次战役的是( )。
A A.百团大战 B B.平型关大捷 C C.挺进大别山 D D.威海卫战役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