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 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 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 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 A.美国《1787年宪法》 B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
单选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查看
单选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查看
单选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那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中国
A A.洋务运动 B B.太平天国运动 C C.义和团运动 D D.五四运动
查看
单选
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 A.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纪要》 B B.《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 C.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二月提纲》
查看
单选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论点。下列表述属于“论点”的是( )。
A A.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 B.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实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C C.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D D.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合理的符合国情的民主制度
查看
单选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
A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查看
单选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
A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 临危机 C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查看
单选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查看
单选
彭德怀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对于我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属于那一次战役的是( )。
A A.百团大战 B B.平型关大捷 C C.挺进大别山 D D.威海卫战役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