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简述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10分)

正确答案
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是:第一,清楚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既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第二,做好教材分析。首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其 次,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再次,要认真研读教科书。对照课标、通读教材、专题研读和研究,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对比研读,要研读每一节课的教材,同时做 好学科知识的储备。第三,以教科书为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第四,需要注意到新课程下的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 种历史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等,要突破传统的唯教科书是用的模式。在使用历史教科书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形式教材的使用,引导学 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 A.美国《1787年宪法》 B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
单选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查看
单选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查看
单选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那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中国
A A.洋务运动 B B.太平天国运动 C C.义和团运动 D D.五四运动
查看
单选
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 A.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纪要》 B B.《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 C.毛泽东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二月提纲》
查看
单选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论点。下列表述属于“论点”的是( )。
A A.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 B.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实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C C.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D D.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合理的符合国情的民主制度
查看
单选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
A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查看
单选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
A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 临危机 C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查看
单选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查看
单选
彭德怀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对于我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属于那一次战役的是( )。
A A.百团大战 B B.平型关大捷 C C.挺进大别山 D D.威海卫战役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