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l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环节一:导人新课 教师采取经验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忆每年的9月18日在全国许多城市都会拉响警报,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痛心疾首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人手,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人课堂.同时.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三则史料,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日本很早就做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其侵略纲领将中国东北视为日本称霸亚洲的重要基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设计意图】史料教学法的使用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谀.
(二)经过
教师活动: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短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扮演历史小记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段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设计意图】“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比较简单且枯燥,通过播放视频和学生报道的方式能化枯燥为有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三)结果
教师活动:层层推进,分别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作答.
1.占领沈阳城之后日军就此收手了吗
2.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应又是如何的呢东北人民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依次回答.占领沈阳之后,日本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东北三省.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日本在东北屠杀无辜百姓,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教师活动:播放东北人民抵抗日军的视频,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身上有哪些精神最可贵、最值得你崇敬
学生活动: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总结并深化认识,这些英雄身上有着顽强奋战、勇于献身、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请学生课下观看《九一八事变》完整版视频,写一篇观后感,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担任小老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同时开放式的作业避免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资治通鉴》 D 《四库全书》
查看
单选
每到节假日,“都江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都是广大游客的旅游胜地。这些景点位于( )。
A 四川省灌县 B 陕西省西安市 C 山东省临沂市 D 安徽省阜阳市
查看
单选
西周初年,为了对东部地区进行有效控制,周公在( )营建新的都城,称为“成周”。
A 曲阜 B 营丘 C 商丘 D 洛邑
查看
单选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歌》,歌词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从歌词含义并结合l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国家史实,可知中国在亚洲
A 走上宪政之路 B 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C 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D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查看
单选
( )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 《四洲志》 B 《华事夷言》 C 《瀛环志略》 D 《海国图志》
查看
单选
西方史学界第一部历史著作《历史》的作者是()。
A 赫克泰阿斯 B 希罗多德 C 色诺芬 D 荷马
查看
单选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对( )作这样的表述:“这种民主政治在古代社会确实是最先进的,民主活动的范围比过去远为扩大,实行了公民直接参政
A 梭伦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 B 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 C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元老院政治 D 斯巴达的军事民主制
查看
单选
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对斯大林当政时期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其中.赫鲁晓夫在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重点放在()。
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交通运输业
查看
单选
2014年,一尊高2米的普林西普铜像在东萨拉热窝市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园内揭幕。每当人们提起这位青年的名字时,总会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日俄战争 D 德雷福斯事件
查看
单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改革开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