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后,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电视剧《贞观长歌》片段,并提出问题: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吗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进入到正课的讲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鲜活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同时,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教学活动的展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
教师活动: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隋炀帝实行暴政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同时复习回顾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归纳得出隋朝灭亡的原因,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2.唐朝的建立
教师活动:设置疑问,隋朝灭亡以后,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那就是唐朝。唐朝是什么时期、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得出唐朝建立的时间是618年,都城为长安,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教师活动:展示“玄武门之变”的相关资料,提问唐朝建立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权力斗争,这场斗争是什么,谁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学生活动:观看材料,得出这场斗争是“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是李世民。
【设计意图】唐朝建立的史实比较简单,学生可能会觉得元趣,通过材料的形式能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直观形象的内容又非常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举两得。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教师活动:设置疑问,李世民深谙隋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其在位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那么出现“贞观之治”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教材与材料内容思考,提示学生可从治国思想、政治、经济、用人和纳谏等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
(2)政治: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经济: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用人和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贞观之治”的表现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相关视频,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繁荣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得出,政治比较清明,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综合国力逐步加强。
【设计意图】唐朝兴盛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小组讨论和史料结合的形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能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作业:课下搜集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其他同学。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的总结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同时开放式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有关《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动摇清政府闭关政策的是( )。
A 割让香港 B 五口通商,废除“公行”制度 C 巨额赔款 D 协定关税
查看
单选
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 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 ②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
单选
1932年底.苏联“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在钢铁、重型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轻工业不仅未能完成计划指标,不少产品还低于1928年的水平,农业基
A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 B 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封锁压制 C 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消极怠工现象普遍 D 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查看
单选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公元前6一前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
A 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 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 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查看
单选
西欧16世纪的宗教改革促成新教的诞生。当时的新教主要分为( ). ①路德宗②加尔文宗③英国国教④东正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
单选
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
A 史论结合原则 B 重点突出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查看
单选
2014年10月8日,一件名为“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的流失文物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该价格位列圆明园流散文物拍卖成交价的第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
单选
有学者指出:“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另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与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
单选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下列关于这位诗人及其作品
A 但丁一《神曲》 B 彼特拉克一《歌集》 C 薄伽丘一《十日谈》 D 哥白尼一《天体运行论》
查看
单选
洋务运动开始后.为培养近代工业的相关技术人才,新式学堂纷纷成立。下列新式学堂不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天津水师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