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认为圣人治下的社会状态应是统治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得普通民众物质生活有保障,身体健康且精神追求贫乏,没有求知的意愿和更大的欲望,有知识的人不敢施展才智和理想抱负。即“无为而治”。董仲舒认为国家实现统一后。教育和社会舆论不统一.意见多样,统治者就不能维护国家统一。官员不知职责所在。因此,统治者应该统一思想意识,禁绝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六艺”以外的其他学说,如此才能统一法纪.民众有所遵从。 (2)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相互征战.由此造成学术教育向社会底层的下移和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局面。
董仲舒生活在西汉时期,国家实现政治统一。为适应政治上的中央集权需要,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道家、法家等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以“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大一统”等学说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