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墓志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立意突出史证意识。解释与史证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的能力,也是选择、组织历史信息并在新情境中重新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史证通常需要一定的假设和相关证据的支持,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中,尽可能体会作者的心思和情感,进行推测。
基于史料的史证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解释与史证必须要与时代的大背景、史料所反映的小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透彻地把握其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引入史料,增加史证教学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也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避免简单摘引史料。应该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内容,从中引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或摘要史料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史料,在鉴别史料中得出对历史的多元解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学问题。教师要纠正学生对史料的误读。多元的理解不能脱离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要遵循史学规范。
第二,创设形成问题的空间。用科学的方式处理史料是氛围的核心,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独立地分析材料中隐藏的问题与视角,对各种视角展开研究、批判,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不能让学生撇开史料,从教材中找到结论。问题要有适当难度,启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迁移。学生形成的问题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历史感悟力。
第三,紧扣教学的重点。运用史证一定要注意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标。史料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材料,运用它的目的,是扩大和深化《标准》内容。因此,在运用史料时,必须扣紧课程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深化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运用史料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因为教学时数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来说,运用史料教学都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如果史料与教学的难点、重点相脱离,其结果必然与教学目的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