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频繁流动,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的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和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钱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差异:中国服饰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服饰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改变;中国服饰变迁的时间晚于英国;中国服饰的改变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服饰的改变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服饰对传统保留多。
原因如下。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
A 全体公民的利益 B 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 下层平民的利益
查看
单选
1921年,彼得格勒市民鲍里斯在日记中写道:“今年的春天是这样的惨淡,农村地区的饥民逃到了城市,可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也不能做到食物自给呀。”造成日记中这种现象的原
A 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 B 破坏分子的恶意宣传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制推行 D 经济危机造成物资短缺,物价踊贵
查看
单选
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两次“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
A 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 B 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 C 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D 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查看
单选
2000年12月17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戈津告诫日本不要参与美国在东北亚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他强调日本如果参与该计划,令人容易想起20世
A “柏林墙”的修筑 B 古巴导弹危机 C 侵越战争 D 柏林危机
查看
单选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 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 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 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 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查看
单选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 古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查看
单选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D 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查看
单选
唐太宗说:“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查看
单选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句顺口溜:“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句顺口溜应出现在( )。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三年困难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查看
单选
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统领作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各类宣传宪法知识的活动应接不暇。我国现代历史上首部宪法的颁布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4年 D 1956年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