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得当。(8分)
(2)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使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8分)

正确答案
(1)这位教师以“中山装”为切人点来讲解辛亥革命,既突破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关于历史人物过于死板的讲解方式.又把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思想形象地表述出来了,非常有新意,值得肯定与借鉴。
(2)①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②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古今。③比较式学习。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查看
单选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查看
单选
“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 调解人际关系 B 倡导重义轻利 C 讲求实际功利 D 区分等级名分
查看
单选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
单选
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否定儒家思想 B 强调个性发展 C 挑战正统思想 D 批判理学虚伪
查看
单选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查看
单选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的程度高于唐代
查看
单选
1925至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D 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查看
单选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统治
查看
单选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A 服饰的中西合璧 B 报刊杂志的创办 C 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 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