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材料:

问题:
(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
(2)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确答案
(1)“问题探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被编排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由图片+情景+讨论题组成。探讨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实验,有的来自科学史,有的来自最新生物科技等。这一栏目对导入新课、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该栏目内容可以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其次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应用策略:
①根据实际情况替换“问题探讨”的例子。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尽管教材所提供的事例是编写者反复讨论并保留下来的,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易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②在审视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问题探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在理解教材“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应该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看它;在理解、审视的基础上应该有超越教材的勇气,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发出新的“问题探讨”文本资源来组织教学。
③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运用“问题探讨”。“问题探讨”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教学手段,它为推动教师使用“问题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谓创新运用是指改变“问题探讨”的呈现方式,将教材提供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活动等途径再现在学生眼前.以达到更好的“问题驱动”作用。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以下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是( )。
A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求偶视频片段 B 将学生分小组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永久装片 C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D 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并交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查看
单选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的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A 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 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 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 将野驴的基因导人家驴的受精卵中,培养成新个体
查看
单选
图1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木瓜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A 苏铁、木瓜 B 木瓜、苏铁 C 肾蕨、葫芦藓 D 葫芦藓、肾蕨
查看
单选
图4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B 电刺激②处,电流计指针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C 电刺激①处,电流计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B 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 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D 顶芽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
查看
单选
图1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A 1和3 B 2和6 C 2和5 D 2和4
查看
单选
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图4中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
A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全体学生 C 倡导探究性学习 D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查看
单选
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B 曲线②表示单子叶植物 C 曲线①②都表示单子叶植物 D 曲线①②都表示双子叶植物
查看
单选
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
A 不完全显性基因 B 调节基因 C 修饰基因 D 抑制基因
查看
单选
避役(变色龙)能在5分钟内将体色改变为与环境相似,比蛙等变色动物体色改变快得多,避役的变色调节机制是()。
A 激素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激素一神经调节 D 神经一激素调节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生物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