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配合比设计:按耐久性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强度要求进行。
(2)入模含气量控制:提高含气量是保证混凝土抗冻性的关键措施;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的性能,减少由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膨胀,还可改善混凝土的拌合物工作性能,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混凝土的热扩散性,减少泌水。
(3)入模温度控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对控制裂缝非常重要。
(4)拆模及养护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养护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养护期间,如果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出现过大的差异,升降温速度过大,同样会容易出现裂缝。
2.(1)地质方面原因:设计地质条件为海相沉积的中厚层软土,地质情况不好。
工艺方面原因:①桥台及台后的地基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处理深度为 12m,软土地基处理深度仅为 8m,导致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②台后路基填筑过程中未进行沉降观测,不能正确指导路基的填筑速率。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台后软土出现较大的侧压力,挤动桥台。
(2)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①不按图施工;②工序管理失控;③偷工减料;④质检资料弄虚作假。
3.(1)砂袋进场后应进行验收并妥善存放,禁止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
(2)袋装砂井施工前应在路基范围内填筑土拱,并按设计要求铺设砂垫层,铺设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打设机具成孔套管的内径宜略大于砂井直径,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土的扰动。
(4)成孔套管上应划出控制标高的刻划线,控制砂井打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5)砂袋应防止扭结、缩颈、断裂和磨损,砂袋灌制应饱满密实。
(6)施工中应检查袋装砂井袋头,若砂袋不满,应及时向袋内补砂。
(7)袋装砂井孔口带出的泥土应及时清除,并用砂回填密实。
(8)砂袋顶部应埋入砂垫层中,埋入长度应大于 0.5m 或符合设计要求。
(9)拔成孔套管将砂袋带出长度大于 0.5m 时,必须重新补打。连续两次将砂袋带出时,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
4.由工程直接费、项目部本级管理费、临时工程费、激励约束考核费、承包风险费、创效指标和税金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