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新建铁路隧道长1850m,隧道围岩设计均为Ⅲ级,局部有岩爆地层。两个施工队分别从隧道进、出口同时施工,开挖循环进尺不超过3m。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制定了爆破安全技术措施、出碴安全技术措施和用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并由项目经理对工班长进行了口头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进口段按设计掘进到620m处,施工人员在进行锚喷作业时,拱顶处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经现场调查发现,该处地层围岩为Ⅳ级,局部较松散。
事件2,在两个开挖面相距24m时,出口段施工队在未通知进口段施工队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洞内爆破作业,导致出口段1名工人被飞石砸伤,进口段掌子面处拱顶掉块,2名正在作业的喷锚工被砸伤。
问题
1.指出该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错误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资料中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含哪些内容?
3.针对事件1,为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故,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4.针对事件2,指出施工单位在隧道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错误做法。

正确答案
1.错误之处:一是由项目经理交底,二是采用口头交底。
正确做法:施工技术交底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下发的各种技术交底资料,交接双方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技术交底必须在相应工程内容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应分级进行。
第一级:项目总工程师向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第二级:项目技术部门负责人或分部分项主管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和班组长进行交底。
第三级:现场技术员负责向班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未经过施工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得开工。
2.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支护安全技术措施;防岩爆安全技术措施;超前地质预报安全技术措施;通风、降尘安全技术措施。
3.(1)提前做好地质调查和预报工作;
(2)地质变化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变更设计与施工方案。
4.(1)出口段施工队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没有提前一个小时通报进口段施工队,以便进口段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
(2)洞内爆破作业没有统一组织指挥,所有人员没有撤到安全地带。
隧道双向开挖时,工作面相距小于5倍洞径时,应加强联系并统一指挥;工作面距离接近3倍洞径时,应采取―端掘进另一端停止作业并撤走人员和机具的措施,同时在安全距离处设置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影响混凝土流动性主要因素是( )。
A 单方用水量 B 搅拌时间 C 运输距离 D 粗细骨料级配
查看
单选
CPⅠ控制网要按( )标准施测。
A 一等GPS B 二等GPS C 一等导线 D 二等导线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路堤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类的填料可以混杂填筑 B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宜配置平地机、重型振动压路机等设备 C 路堤填筑不宜在雨季、低温条件下施工 D 地基复查、核对时,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尽快填塞
查看
单选
某铁路隧道施工测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其中最终检查由施工单位的( )负责实施。
A 施工测量队(或班)检查人员 B 技术负责人 C 质量管理机构 D 施工管理负责人
查看
单选
适用于检测的基桩桩径小于2.0m,桩长不天于40m的基桩检测。特点是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较为精确的检测方法是( )。
A 回弹法 B 钻芯法 C 拔出法 D 低应变反射波法
查看
单选
下列项目中,属于基床以下路基填筑碾压顺序和操作程序的是( )。
A 先中间后两侧,先弱振后静压、再强振 B 先中间后两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 C 先两侧后中间,先弱振后静压、再强振 D 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
查看
单选
预应力锚索可用于土质、岩质地层的边坡及地基加固,其锚固段宜置于( )。
A 地基基础内 B 稳定岩层内 C 砌体内 D 锚固层内
查看
单选
铁路营业线框架式桥涵顶进施工时,预制涵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才能开始顶进工作。
A 70 B 80 C 90 D 100
查看
单选
关于锤击沉桩施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锤击沉桩开始时,应用较低落距 B 锤击施工坠锤落距不宜大于2m C 采用单打汽锤落距不宜大于2m D 落锤高度已达最大值时每击贯入度不大于2mm应停锤
查看
单选
钢板桩围堰的施工程序是:( )。
A 围囹的设置→围囹的安装→钢板桩整理→钢板桩的插打和合龙 B 围囹的设置→钢板桩整理→围囹安装→钢板桩的插打和合龙 C 钢板桩整理→钢板桩插打→围囹设置→围囹的安装和合龙 D 钢板桩整理→围囹的设置→围囹安装→钢板桩的插打和合龙
查看
刷题小程序
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