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1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
(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
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
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
(师生交流)
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
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
(师生交流)
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
(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
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
(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
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
(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
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
 2.创编与实践——《收获时节》
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
(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
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
 三、小结
(后略)

正确答案
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
优点:(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我国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进行细致地示范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缺点:(1)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2)创编环节:该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虽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课堂表现,但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动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常考) ?
A 同头换尾 B 模仿 C 起承转合 D 模进
查看
单选
下面谱例出自歌剧《卡门》,其体裁是( ) ?
A 哈巴涅拉 B 玛祖卡 C 进行曲 D 谐谑曲
查看
单选
下面谱例中的速度标记是( )(常孝) ?
A 柔板 B 快板 C 小快板 D 急板
查看
单选
下面谱例中,为第6小节选配的和弦是( ) ?
A Ⅳ—Ⅰ B Ⅲ—Ⅰ C Ⅴ—Ⅰ D Ⅰ—Ⅴ
查看
单选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曾提及,它的名称是( ) ?
A 竖琴 B 琵琶 C 箜篌 D 扬琴
查看
单选
下面谱例,声部进入的先后次序是( )
A 女高—男高—男低 B 女高—女中—男低 C 女高—男低—男高 D 女高—女中—男高
查看
单选
下面谱例出自民歌《南泥湾》,其旋律发展手法是( ) ?
A 重复 B 对比 C 模进 D 倒影
查看
单选
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 )
A 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B 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 C 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写作8小节变奏 D 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
查看
单选
下面谱例出自古典主义时期的《小夜曲》,其作曲家是( )
A J.C.巴赫 B 贝多芬 C 格鲁克 D 莫扎特
查看
单选
下列选项中,歌曲名称与其音乐风格来源配对错误的是( )(易错)
A 《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 B 《好汉歌》—鲁豫民歌 C 《鸿雁》—蒙古呼麦 D 《东方红》—陕北民歌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音乐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