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初中“变量与函数”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5)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内容,其难点是什么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正确答案
(1)实例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表,再试着用含I的式子表示s。

实例②:要画一个面积S为10 cm2的圆。圆的半径r应取多少 圆面积为20 cm2呢 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
(2)实例①:用10 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cm,面积为S 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实例②:如图所示,用火柴棒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去,第四个图形需要——根火柴棒,第五个图形需要——根火柴棒,第/7,个图形需要——根火柴棒。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深刻体会了变量间的关系,学会了运用表格形式来表示实验信息。)
(3)问题①: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 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 L/km。
a: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b: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c: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问题②: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 m。
a: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可建立怎样的函数关系
b:4.5秒时小球的速度为多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
(4)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5)难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变量与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内容对之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函数这一概念不仅渗透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许多内容之中,而且它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其次,它又是一种数学思想,运用函数思想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样本(x1,x2.,xn)的平均数为x,样本(y1,y2,…,ym)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其中.则n,m的大小关系为( )。
A A、n<m B B、n>m C C、n=m D D、不能确定
查看
单选
在高等代数中,有一个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的距离的变换。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
A A、平移变换 B B、旋转变换 C C、反射变换 D D、相似变换
查看
单选
对于常数 的曲线是椭圆”的( )。
A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 C、充分必要条件 D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查看
单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感”感悟的对象是( )。
A A、数与量、数量关系、口算 B B、数与量、数量关系、笔算 C C、数与量、数量关系、简便运算 D D、数与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查看
单选
函数x=0点( )。
A A、极限存在,且等于O B B、左、右极限存在,但极限不存在 C C、左极限存在,但右极限不存在 D D、左极限不存在,但右极限存在
查看
单选
若是关于戈的实系数方程x2+bx+c=0的一个复数根,则( )。
A A、b=2,c=3 B B、b=2,c=-1 C C、6=-2,c=-1 D D、6=-2,c=3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函数y=-x·COS3f的部分图象是( )。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已知al,a2,a3,a4是四维非零列向量,记A=(a1,a2,a3,a4),A+是A的伴随矩阵,若齐次方程组AX=0的基础解系为(1,0,-2,0)T,则AX
A A、al a2 B B、a1 a3 C C、al a2 a3 D D、a2 a3 a4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已知 (1)若a//b,求a·b; (2)若a、b的夹角为60。,求la+bl; (3)若a-b与a垂直,求当k为何值时,(ka-b)垂直(a+2b)。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数学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数学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