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若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
(1)歌曲的特点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词言简意赅,充满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情感。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的旋律是严格重复,而第二节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写法与第一乐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一方面是为了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向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问,基本上都使用了三度、四度、五度和声,音程彼此配合,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并表现歌曲中儿童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分别演唱歌曲中的两个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绪。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A.教师范唱《歌声与微笑》。
B.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②《歌声与微笑》歌曲学习
A.教师范唱《歌声与微笑》。
B.聆听歌曲《歌声与微笑》的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
(a)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b)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老师总结:
歌中唱了“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等。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从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是动听的歌声和温馨的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这首歌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美好情景。
C.分段学习歌谱。
(a)在分段学习歌谱中,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以此来降低学习歌谱的难度。
(b)视唱歌曲中第一声部旋律,注意唱准十度大跳音程以及四拍长音的时值。
(c)视唱第二声部旋律,注意唱准3-#5和八度大跳。
(d)完整视唱歌谱。
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下滑音,二声部的合唱要和谐、统一。
D.学习歌词。(出示《歌声与微笑》歌词节奏谱)
(a)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b)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c)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歌词,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E.学唱歌曲。
(a)聆听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小声哼唱歌曲。
(b)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c)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F.歌曲处理。
由于歌曲的音域较宽,所以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会感到低音下不来。演唱中应配合做一些声音训练,使学生能轻松地唱出较低的音,圆润地、自然地唱出较高的音。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的下滑音要唱得自然而轻巧,歌曲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微笑永远都留在人们心中。
G.设计演唱形式。
(a)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b)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H.随歌曲《歌声与微笑》伴奏进行完整演唱。
③集体创编舞蹈《歌声与微笑》
A.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图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B.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C.各小组汇报表演。
D.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E.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学生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F.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G.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创作。
④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同学们不仅为歌曲设计了演唱情绪和力度,而且还为歌曲创编了集体舞。集体舞既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又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今后,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地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是( )
A 讲授法 B 演示法 C 练习法 D 情境教学法
查看
单选
小琛在解题过程中习惯于在众多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做出正确答案,其认知方式属于(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辐合型 D 发散型
查看
单选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论。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生课程 D 隐性课程
查看
单选
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如果小强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
A 正强化 B 惩罚 C 负强化 D 代价
查看
单选
关于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论的是()。
A 荀子 B 赫尔巴特 C 孟子 D 涂尔干
查看
单选
下列教育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是( )
A 演示法 B 讨论法 C 榜样示范法 D 评价法
查看
单选
“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矛盾是( )。
A 多重趋避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趋冲突
查看
单选
( )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显性课程
查看
单选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 社会的人口数量 D 社会文化
查看
单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 )教学原则。
A 直观性 B 循序渐进 C 巩固性 D 因材施教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