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要点:翻腕、拨指传出球;两臂前伸迎接球,顺势接球引向后。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正确答案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传球的翻腕、拨指和接球的前伸、后引。
教学难点:手对球的控制,要求动作连贯、协调用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示范和讲解,了解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结构,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并能连贯展示该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教学和游戏,发展速度、协调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对球的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能在比赛中遵守规则,并培养团结协作、机智果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教学环节
①示范后提问:刚刚老师传球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老师是用哪个手指拔球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食指、中指将球拨出,并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
②结合挂图讲解动作要点,将其归纳为:翻腕、拨指传出球;两臂前伸迎接球,顺势接球引向后。
③练习
练习一: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用力顺序。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二:贯穿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进行一定距离(4~5米)的传(拨开草丛)、接(抱西瓜)球练习。
待学生认真练习后,语言引导学生去帮助“西瓜大爷”收获第一波“西瓜”。
组织形式是“三角传接球游戏”,学生三人一组,站成相应队形,依次传接球,在规定时间内传球次数多的小组为胜(收获第一波)。
从第一波收获西瓜的情况来看,一定是有所差别,为了鼓励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组织第二次收获西瓜的游戏。
组织形式是迎面传接球比赛.学生分若干个小组,以传接球快、不掉球的小组为胜(收获第二波)。
④检验:优生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⑤教学比赛:“大丰收”游戏。
方法:若干学生围成一个圈。每组分别派2~3个学生在中间,抢断外围传接的球。
【设计意图】
①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通过启蒙、诱导,培养学生的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原地胸前传接球的情境和氛围之中,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无限乐趣,为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
②传接球的练习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从而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
A 考试焦虑症 B 考试强迫症 C 考试抑郁症 D 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查看
单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
A 知识的灌输者 B 父母的代言人 C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 学生生活的照看人
查看
单选
“左手画圈,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
A 广度 B 分散 C 分配 D 转移
查看
单选
小学生常常因为好奇而玩弄明火,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 )。 ①大量冷水冲淋②红花油涂抹患处③患处涂抹大酱④严重送医治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
单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 )所决定的。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教育规律
查看
单选
在我国偏僻的山区小学,由于学生数量少、年龄小不易集中,教师少,教学设备差等客观原因,有不少地方采用( )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达到节约师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A 个别辅导 B 复式教学 C 家庭作业 D 现场教学
查看
单选
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如果小强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
A 正强化 B 惩罚 C 负强化 D 代价
查看
单选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教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
A 诊断功能 B 反馈功能 C 导向功能 D 检验功能
查看
单选
中医使用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体现了思维的( )。
A 抽象性 B 概括性 C 间接性 D 意识性
查看
单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 )教学原则。
A 直观性 B 循序渐进 C 巩固性 D 因材施教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