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从“花瓶”到“宠物”
宋志坚
傅国涌先生将知识分子分为“本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职业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并认为“本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与人类的道义责任紧密相连”。然而,在他列举的教师、医生、作家、科学研究者等“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中,哪些属于“职业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哪些属于“本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恐怕不大说得清楚。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因为受到较好的教育,不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应该“与人类的道义责任紧密相连”。
民间曾有过一个流传很广且略带贬意的称谓,叫做“花瓶”。谁都知道,花瓶是用来插花的,摆在那边很好看,但花瓶没有自己的耳目,更没有自己的大脑,只能任人摆布。富有幽默感的黎民百姓称某些被明确赋予参政议政和权力监督责任的知识界人士为“花瓶”,其寓意是很明白的。
“宠物”与“花瓶”是有联系的。换言之,“宠物”由“花瓶”发展而来。“花瓶”之为“花瓶”,至少有一条是为“宠物”所继承了的,就是对于那些有权有势一言九鼎的人,不会碍手碍脚,倒是赏心悦目,所以能在那种场合摆下去。“宠物”与“花瓶”又大为不同,最主要的一条,是“宠物”富有主观能动性,这恰恰是“花瓶”所没有的——“宠物”能向主人摇尾巴,能朝着主人“汪汪”(或“咪咪”)地叫,会扑在主人的怀里撒娇,“花瓶”则不会。如此这般,“宠物”较之于“花瓶”,也就平添了诸多功利性,“宠物”所图的不仅是明哲保身,它们以获取权势人物的宠幸为最大的荣耀。邀宠唯恐不及,谈何谏诤与监督?“人类的道义责任”早被抛至九天云外去了。
包括被称为“高级动物”的人在内,任何动物,首先都有物质的需要,首先都“属于蔬菜、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这是无可厚非的。“宠物”之不同,在于它们不是以自力而是以“邀宠”来满足这种物质的需要。它们的吃穿住行以及游乐、医疗等等,也就为别的动物望尘莫及。“以做‘宠物’为荣.处处炫耀、显摆自己的‘宠物’身份”的某些知识分子,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他们“炫耀”和“显摆”的却不只是房子、车子等“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那与“谏诤与监督”无关的级别与头衔上。
在普遍以政治文明与政治民主作为理想与追求的21世纪,如果“花瓶”进位为“宠物”,便不是什么好兆头。
(《杂文选刊)2010年第5期,有删改)
问题:
(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对于傅国涌的观点持何种态度?作者的观点又是怎样的?
(2)文中谈到“宠物”与“花瓶”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请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
【知识点】教师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1)作者对于傅国涌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这是因为,作者不赞成将知识分子分为“本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职业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这二者是不好区分的。但是作者又赞成“本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与人类的道义责任紧密相连”。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学的什么专业,都应该“与人类的道义责任紧密相连”。
(2)联系:“宠物”由“花瓶”发展而来,“宠物”继承了“花瓶”可以充当摆设的“功用”,且“赏心悦目”,不会碍手碍脚。
区别:“宠物”具有主观能动性。会主动“邀宠”,而“花瓶”只会明哲保身。因而“宠物”也具有更多的功利性;“宠物”不愿自食其力,而是利用“邀宠”来满足物质的需要,处处显摆自己的“宠物”身份。而花瓶则未必。
(1)本题的考查范围在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提出了傅国涌的观点,以“然而”一词表示转折,说明作者对其观点并不是完全赞同,并且阐明了不完全赞同的原因。在段末,作者以“在我看来”起句,表明自己的观点。全段条理清晰,自然明了。
(2)本题的作答范围主要在第三四自然段。第三段的首句——“‘宠物’与‘花瓶’是有联系的”表明,下面作者将阐述二者的联系.因此可以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即“‘宠物’由‘花瓶’发展而来”。在阐述完联系之后。作者又说“‘宠物’与‘花瓶’又大为不同”,可知,下面作者阐述的是二者之间的区别。第四段,略微阐述了“宠物”所独有的一些特点,即“不是以自食其力而是以‘邀宠’来满足这种物质的需要”。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对某一数学题,小李用不同于教师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当众训斥小李,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A 关注学科的教育理念 B 关注人的教育理念 C 教会学生知识的教育理念 D 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查看
单选
课文《掌声》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获得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孙老师在学生朗读体悟后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对学生的说法,
A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淡化 B 自主学习中学生被期待形成自己的知识 C 自主学习要避免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D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查看
单选
王老师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该老师的做法()。
A 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B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C 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 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查看
单选
某小学一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矛盾。起因是教师在认真上课时,一高个子男生在下面起哄、打闹,教师前去制止。结果,教师在受到言语和人身攻击之后,用凳子打伤该生。对
A 学生应该尊敬老师,不应该扰乱课堂 B 教师应该爱护学生,不应该对学生动手 C 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D 老师对学生的教训是对的.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查看
单选
()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A 学术研究权 B 指导评价权 C 教育教学权 D 报酬待遇权
查看
单选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与()相分离。
A 教育政治 B 教育经济 C 教育文化 D 教育宗教
查看
单选
对教师职业的责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关心学生的健康 B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C 搞好教学 D 以人为本
查看
单选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B 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C 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D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查看
单选
以下()不属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设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
A 思想教育 B 法制教育 C 生活教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查看
单选
下列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受教育者权利义务的是()。
A 法律明确指明女子与男子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B 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不必再提供教育 C 学生有权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 学生需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