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高速铁路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2: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3: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1,指出该项目经理部采取的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2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3,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正确答案
1.项目经理部应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进行治水。
理由:因为该隧道局部地段埋深浅,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项目经理部必须按正确的原则,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有效治水,防止地表失水。
2.不妥之处:在隧道进、出口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合理方案:在隧道进、出口正洞均利用平行导坑进行巷道式通风。
3.错误之处:当发现监控量测数据突变、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异常开裂等险情时,该领工员还在组织作业人员继续施工。
正确做法:应安排现场全部作业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并尽快向项目经理部(或工区)汇报紧急情况。
4.错误之处:施工单位未及时向业主单位报告;监理单位无权单方签发变更指令。
正确的变更程序:施工单位向业主立即报告情况,由业主组织勘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方到现场进行确认,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围岩类别变更,业主审查通过后,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监理单位检查验收。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某铁路隧道施工测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其中最终检查由施工单位的(  )负责实施。
A 施工测量队检查人员 B 技术负责人 C 质量管理机构 D 安全负责人
查看
单选
由于铁路隧道施工测量的各项测量工作中都存在误差,导致相向开挖中具有相同贯通里程的中线点在空间不相重合,此两点在空间的连线误差在水平面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分量称为( 
A 贯通误差         B 横向贯通误差 C 水平贯通误差     D 高程贯通误差
查看
单选
在厚大体积的条件下不得使用(  )。
A 快硬硅酸盐水泥     B 普通硅酸盐水泥 C 矿渣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查看
单选
混凝土保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的(  )。
A 单方用水量               B 运输方法 C 水泥品种、用量与细度     D 含砂率(灰砂比)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路堤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类的填料可以混杂填筑 B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宜配置平地机、重型振动压路机等设备 C 路堤填筑不宜在雨季、低温条件下施工 D 地基复查、核对时,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尽快填塞
查看
单选
无砟轨道铁路、设计速度200km/h以上的有砟轨道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mm。
A 300 B 150 C 100 D 75
查看
单选
基床以下路基填筑要求,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m。
A 2.0 B 3.0 C 4.0 D 5.0
查看
单选
下列边坡地质条件中,适合采用土钉墙支挡结构的是(  )。
A 一般地区岩质路堑地段 B 地下水较发育地段 C 破碎软弱岩质路堑地段 D 边坡土质松散地段
查看
单选
沉井封底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对封底记录有疑问时,应采取的检查鉴定方法是(  )。
A 回弹检测 B 地质雷达 C 超声检测 D 钻孔取样
查看
单选
关于锤击沉桩施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锤击沉桩开始时,应用较低落距 B 锤击施工坠锤落距不宜大于2m C 采用单打汽锤落距不宜大于2m D 每击贯入度不大于2mm时停锤
查看
刷题小程序
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