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成绩就像一只绩优股一样一路飙升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像华罗庚、巴尔扎克等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实际上这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预测其在事业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样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教师,而成为一个预言家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更不能以眼前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强。潜力大,我坚信对学生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首先意味着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切地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的眼光。发展意味着变化。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儿童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意味着应该以一种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原因是每一个具体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教师不能用机械的、凝固的、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当尊重其个别差异,促进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灵性,并加以培植,培养其自信心,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这才是发展的应有之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一轮课改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作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有丰富情感、有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完善提供宽松的环境。
时光流逝,昨日少年慢慢长大,这是生命自然的轨迹。耳濡目染,懵懂心灵闪耀理性光华,这是人性发展的证明。老师们,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成吧!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即使不能让他们成为“老虎”,也要让他们成为一只优秀的“兔子”!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
A 爱岗敬业 B 依法执教 C 为人师表 D 热爱学生
查看
单选
我国人民向来有体味自然、抒发情怀的传统。下列诗句体现了地球公转、自转现象的是( )。 ①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③羌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
单选
李老师手里拿着一学生考59分的卷子,骂道:“你怎么这么笨!讲了几百遍了你还不会!”对李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教师行使权利 B 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 C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D 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查看
单选
教师张某上班迟到了,学校按照制度规定扣除了张某当月的部分绩效工资。张某对学校的处分不服,他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 )。
A 申请仲裁 B 提出申诉 C 检举控告 D 申请复议
查看
单选
《牡丹亭》是下列哪种戏曲的代表作?(??)
A 京剧 B 川剧 C 昆剧 D 粤剧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填在空白处,从而能够使图形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下列属于农学著作的是( )。
A 《齐民要术》 B 《神农本草经》 C 《九章算术》 D 《水经注》
查看
单选
某教师把纪律不良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对他们的分心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该教师的做法( )。
A 正确,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B 正确,防止纪律不良学生扰乱课堂 C 错误,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D 错误,不利于师生间的和平相处
查看
单选
特级教师宁渴彬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允许”的原则:允许犯错,允许改错,允许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做的理由是( )。
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 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查看
单选
该作品的作者是( )。
A 周昉 B 吴道子 C 张萱 D 孙位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