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被尊重的需要,被爱的需要。
请以《爱的教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爱的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而这颗“心”便是满存师爱之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极强的责任感。
爱的教育是尽职尽责的教育。爱与责任相得益彰,没有责任就当不好教师。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无论是艳丽的玫瑰还是香冷的寒梅,亦或是那名不见经传的卑微的小草,都需要教师以相同的爱心去精心呵护、浇灌、栽培。因为责任,教师每天迎着清晨的薄雾出门,送走天边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因为责任,三尺讲台就成了教师书写不平凡人生的舞台;因为责任,教师挥一支粉笔度过春夏秋冬。播撒希望的种子,开启孩子的心智。书写人生的真理,这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就是爱与责任并行的教育事业。
爱的教育是纯洁无私的教育。教师,是一个用爱书写的称谓。教育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教师就是那“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难以胜任教师的工作。同时,教师的爱又不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是把孩子抱
在怀里,而是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关注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
爱的教育是塑造灵魂的教育。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平凡而又伟大。教师不仅要爱工作爱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即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学生,教会学生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我们还要用我们的言行感召学生,影响学生去爱学习.爱劳动.爱助人。只有我们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当成我们最终的目标,而是把塑造学生作为事业去不懈追求,我们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爱,就像空气,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边。爱的教育,能够给学生坚定的信念,让学生更加坚强地走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 )阶段开始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
A “生存关注” B “虚拟关注” C “自我更新关注” D “任务关注”
查看
单选
小兰、小明、小强是摄影协会的成员,三人趁着寒假约好一起去韩国旅游。旅游途中为了留下更好的相片,每个人都拿着另一个人的单反相机,背着剩下一个人的背包(即不负责自己
A 小兰背的是小明的背包 B 小明拿着小强的相机 C 小强背的是小明的背包 D 小强拿的是小兰的相机
查看
单选
下列不属于世界八大奇迹的是( )
A 巴比伦空中花园 B 死海 C 阿尔忒弥斯神庙 D 埃及的金字塔
查看
单选
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种观点体现了( )。
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B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C 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D 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查看
单选
李、段、张、陈四人同时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赛后,他们在一起预测彼此的名次。李说:“张第一名,我第三名。”段说:“我第一名,陈第四名。”张说:“陈第二名,我第三名
A 陈第一,段第二,张第三,李第四 B 段第一,陈第二,李第三,张第四 C 李第一,张第二,段第三,陈第四 D 张第一,李第二,陈第三,段第四
查看
单选
我国《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属于( )
A 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B 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C 行政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D 非诉讼的行政申诉制度
查看
单选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名胜古迹,下列著名旅游景点中,位于我国台湾岛的是( )
A 日月潭 B 月牙泉 C 大龙湫 D 镜泊湖
查看
单选
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 )。
A 海顿 B 巴赫 C 贝多芬 D 蒙特威尔第
查看
单选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问艺术形式( )
A 春联 B 年画 C 窗花 D 皮影
查看
单选
下列历史事件中,不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是( )。
A 安史之乱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光武中兴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