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铁路隧道,隧道长2600m,进口段为风化岩,节理发育、破碎,围岩为Ⅳ级,出口段为堆积层,厚度较厚,围岩为Ⅵ级,正洞围岩均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为赶在雨季前实现进洞目标,项目部确定了出口段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事件二:项目部制定的量测大纲,其中必测项目只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两项。总工程师审核后,发现存在问题,退回要求修改补充。
事件三:隧道掘进进度计划为平均单口开挖循环进尺为2.8m,综合循环时间为12.4h。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为30d,考虑工程环境和时间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数为0.85。隧道除进、出口外不具备进洞作业条件,进口洞口施工需1个月,出口洞口施工需3个月,进、出口同时开工,平行作业(不考虑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临近贯通相距8循环进尺一方要撤出对工期的影响)。
问题:
1.针对事件一,指出图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
2.针对事件二,指出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3.根据事件三,通过理论计算给出隧道单口月开挖进度(取整数)。
4.针对事件三,通过计算给出进、出口掘进的长度和该隧道从开工至贯通所需要的时间。

正确答案
1.图中A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洞口截排水系统施工;B代表的施工工艺名称:地表预加固。
2.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拱脚下沉,拱脚位移。
3.隧道单口月开挖进度:24÷12.4×30×0.85×2.8=138(m)。
4.(1)进口比出口正洞多掘进长度:2×138=276(m),剩余部分出口掘进长度:(2600-276)÷2=1162(m),进口掘进长度:276+1162=1438(m)。
(2)该隧道从开工至贯通所需要的时间:1162÷138+3=11.4(个月)。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根据施工测量的缺陷分类,属于重缺陷的是(  )。
A 控制点点位选择不当 B 仪器未经计量检定 C 起算数据采用错误 D 记录字体潦草、不规整
查看
单选
下列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中,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的是(  )。
A CP0 B CPⅠ C CPⅡ D CPⅢ
查看
单选
钢筋工程中,预制构件的吊环钢筋必须采用(  )。
A 经冷拉处理的Ⅰ级热轧光圆钢筋 B 未经冷拉处理的Ⅰ级热轧光圆钢筋 C 经冷拉处理的Ⅱ级热轧带肋钢筋 D 未经冷拉处理的Ⅱ级热轧带肋钢筋
查看
单选
适用于基桩检测的常规方法为(  )。
A 超声法 B 回弹法 C 钻芯法 D 小应变法
查看
单选
在石料缺乏地区修建地基承载力较低的路堤,支挡结构应采用(  )。
A 土钉墙 B 短卸荷板式挡土墙 C 锚杆挡土墙 D 扶壁式挡土墙
查看
单选
位于平缓山地,且中心开挖高度小于5m的一般土质路堑地段,宜采用的开挖方法是(  )。
A 全断面开挖 B 横向台阶开挖 C 逐层顺坡开挖 D 纵向台阶开挖
查看
单选
某段路堑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其正确的桩群施工顺序是(  )。
A 从滑坡主轴向两端间隔开挖 B 从滑坡主轴向两端连续开挖 C 从两端向滑坡主轴间隔开挖 D 从两端向滑坡主轴连续开挖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爬模施工要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 每次浇筑混凝土面距模板顶面不应小于10cm B 浇筑混凝土时,应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并应避免接触模板、对拉螺栓、钢筋或支撑 C 模板沿墩身周边方向应始终保持顺向搭接 D 爬模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中线、高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查看
单选
铁路上营业线桥涵顶进主要有(  )两种类型。
A 浅埋涵洞顶进和深埋涵洞顶进 B 深基础涵洞顶进和浅基础涵洞顶进 C 框架式桥涵顶进和圆形涵洞顶进 D 过水涵洞顶进和过人涵洞顶进
查看
单选
某黏性土层上的桥梁基坑基底局部出现负12cm超挖,修整时正确的做法是向基底填入(  ),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A 片石 B 碎石 C 石灰 D 黏土
查看
刷题小程序
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