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的“我”贯彻了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长善救失原则。
(1)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材料中,“我”定期对王伟家访,给其父母提建议,通过家校联合帮助王伟同学,体现了这一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我”针对王伟网瘾问题,采取了如开班会、群体鼓励、担任评分员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体现了这一原则。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我”发动全班同学收集资料,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辩论,号召全班同学帮助鼓励,使得王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并下决心进行转变,体现了这一原则。
(4)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我”为了培养王伟的责任心,让其担任卫生评分员,让同学帮助他,把画报头和插图的任务交给他,充分发掘他的特长,通过这些方式,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比以前明显提高,体现了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