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晓宁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开始着急起来,并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反复背诵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背—背外语单词,背课文,背语法,背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连课间休息也不放过,从晚上背到深夜,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接着背,以致到了头昏脑胀的地步。他从没有哪次考试像这次考试下这么大的功夫自以为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然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他失望,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问题:
(1)简述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复习。(12分)
(2)请指出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学生有效复习的方法如下: 第一,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学过的内容要在当天之内进行复习。
第二,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减少抑制干扰。
第三,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第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第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机械识记,可以有效结合意义复习。
第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第七,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2)晓宁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做到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及时复习是指学完知识之后马上进行复习。材料中,临近考试前一周,晓宁才开始着急复习,表明他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
第二,未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计划。材料中,晓宁只要有时间就开始背诵,而且各种内容都背诵,表明其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未合理安排。
第三,复习方法单一,机械背诵。材料中,晓宁认为只要反复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且仅使用这一种方法,说明他复习方法单一,只是机械背诵。
第四,没有做到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材料中,晓宁从早上背到深夜,而且只要有时间就去背诵,连课间都不放过。
第五,未排除抑制干扰。材料中,晓宁背诵内容时,是将所有学科的内容都放在一起背诵,容易造成学科之间以及相似内容的干扰,所以导致背诵和复习的效果不佳。
第六,学习动机过高。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材料中,离考试只有一周,晓宁又发誓要取得优异成绩,动机过强,造成头昏脑胀,复习效果不佳。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活动
查看
单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查看
单选
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 )
A 继承性 B 等级性 C 历史性 D 民族性
查看
单选
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查看
单选
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
A 生存 B 情境 C 未来 D 学生
查看
单选
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
A 稳定的内部归因 B 稳定的外部归因 C 可控的内部归因 D 可控的外部归因
查看
单选
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 B 情感陶治 C 实际锻炼 D 榜样示范
查看
单选
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中庸》
查看
单选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生解决困难和复杂的任务时,哪种动机水平最有利? ( )
A 中等偏下水平 B 中等水平 C 中等偏上水平 D 高水平
查看
单选
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动作记忆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