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根据材料,回答33-35题。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4分)

正确答案
null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文献中,属于国别体杂史的是( )。 
A 《春秋》 B 《战国策》 C 《史记》 D 《汉书》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B 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C 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D 晚年整理“六经”
查看
单选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 )。 
A 《春蚕》《秋收》《残冬》 B 《雾》《雨》《电》 C 《家》《春》《秋》 D 《毁灭》《踪迹》《背影》
查看
单选
《张中丞传后叙》讲述了“睢阳保卫战”的故事,同属文中英雄人物的是( )。 
A 张巡、许远、贺兰进明 B 张巡、许远、张籍 C 许远、南霁云、张籍 D 张巡、许远、南霁云
查看
单选
下列诗歌在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 
A 《山居秋暝》 B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C 《蜀相》 D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查看
单选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 满招损,谦得益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查看
单选
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 
A 曹操 B 王安石 C 韩愈 D 辛弃疾
查看
单选
《边城》《故都的秋》《论快乐》的作者依次是( )。 
A 钱钟书、郁达夫、沈从文 B 沈从文、钱钟书、郁达夫 C 钱钟书、沈从文、郁达夫 D 沈从文、郁达夫、钱钟书
查看
单选
《李将军列传》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韩非子》
查看
单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茅盾《子夜》、鲁迅《狂人日记》、老舍《骆驼祥子》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 B 郁达夫、冰心、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 C 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 D 郭沫若《炉中煤》、戴望舒《雨巷》、艾青《我爱这土地》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大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