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形象:
(1)萧萧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她的一生是被动的一生。十二岁被当作童养媳出嫁,后被花狗诱惑而怀了孕,面临着“沉潭”或者“发卖”的命运,最后因生下儿子而得以继续在婆家生活。
(2)萧萧虽有非常朦胧的追求自由的意识,但其精神整体上处于麻木状态。
(3)通过萧萧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对童养媳制度的批判。
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1)将湘西世界之外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学生与湘西世界内部做童养媳的萧萧进行对比,揭示了萧萧毫无选择权利的状态。
(2)将萧萧周围世界对女学生的批判、嘲讽的态度与萧萧对女学生朦朦胧胧的向往之情进行对比,刻画萧萧落后麻木的精神世界中曾短暂泛起接受新思想的微波。
(3)萧萧作为童养媳的身份与她儿子娶的仍然是童养媳构成一种对比,描写萧萧面对儿子娶童养媳时平静自然的心情,暗示萧萧精神世界的封闭、保守,毫无进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