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分析沈从文小说《萧萧》中萧萧的形象及刻画这一人物所用的对比手法。

正确答案
萧萧形象:
(1)萧萧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她的一生是被动的一生。十二岁被当作童养媳出嫁,后被花狗诱惑而怀了孕,面临着“沉潭”或者“发卖”的命运,最后因生下儿子而得以继续在婆家生活。
(2)萧萧虽有非常朦胧的追求自由的意识,但其精神整体上处于麻木状态。
(3)通过萧萧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对童养媳制度的批判。
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1)将湘西世界之外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学生与湘西世界内部做童养媳的萧萧进行对比,揭示了萧萧毫无选择权利的状态。
(2)将萧萧周围世界对女学生的批判、嘲讽的态度与萧萧对女学生朦朦胧胧的向往之情进行对比,刻画萧萧落后麻木的精神世界中曾短暂泛起接受新思想的微波。
(3)萧萧作为童养媳的身份与她儿子娶的仍然是童养媳构成一种对比,描写萧萧面对儿子娶童养媳时平静自然的心情,暗示萧萧精神世界的封闭、保守,毫无进步的可能性。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中,潘先生以学校可作收容所为由向红十字会办事处索要两面红十字旗,并将其视为“救命的神符”,最后潘先生对旗子的安排是()
A 都插在学校门口 B 一面插在学校门口,一面插在自家门口 C 都插在自家门口 D 作为珍贵的物品收藏起来
查看
单选
下列各项,对小说《春蚕》中老通宝家养蚕一事概括正确的是()
A 因养蚕时只选择了土种,收成不好,破产 B 因养蚕时只选择了洋种,收成不好,破产 C 养蚕养得很好,获得丰收,还清了贷款 D 养蚕养得很好,获得丰收,但破产了
查看
单选
小说《菉竹山房》中,前来做客的新婚夫妇在参观和选择卧室时,对菉竹山房的感觉是()
A 绿意盎然如仙境 B 雍容典雅 C 阴森可怕如古墓 D 干净整洁
查看
单选
小说《拜堂》中“将来日子长,哈要过活的”这句话传达出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内涵是()
A 面对苦难时坚忍的力量 B 在封建礼教戕害下的痛苦与抑郁 C 被侮辱者的积极反抗 D 在封建包办婚姻中承受的苦厄
查看
单选
小说《春桃》中,几经辗转参加义勇军后受伤失去双腿的人物是()
A 刘向高 B 李茂 C 夜白飞 D 魏大爷
查看
单选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刻画人物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
A 白描 B 心理描写 C 先抑后扬 D 象征
查看
单选
诗歌《凤凰涅槃》中凤凰“涅槃”的目的是()
A 成为群鸟之王 B 摆脱伤病困扰 C 实现自我更新 D 维护现有秩序
查看
单选
诗歌《死水》的形式特点是()
A 整齐匀称,富有建筑的美 B 多用短句,使用断句分行 C 自由运用长短句,富有参差之美 D 借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
查看
单选
诗歌《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的姑娘被比喻成()
A 荷花 B 丁香 C 桃花 D 晚香玉
查看
单选
下列作品中,将刹那间的感觉升华为深邃的哲思,表现宇宙万物相对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的是()
A 《老马》 B 《泥土》 C 《断章》 D 《雨前》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