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该工程中的淤泥处可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因为当池塘、沼泽软土路基的厚度(或深度)小于 3m 时,可以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该处淤泥深度为2米,故可以。
(2)
1)拟采用光面爆破,不正确。露天、边坡爆破,一般使用预裂爆破。每开挖 8m 复测边线和坡率,做法错误,应每开挖3-5米复测边线和坡率。
2)用前述挖方爆破的硬质石料对淤泥处进行抛石挤淤处理,做法错误,用于抛石挤淤的块石粒径不得少于300mm。
3)拟将软质、硬质岩石混合后用作路堤填料。做法错误,岩性相差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不得混合使用。
4)路基填筑完成、对边坡整修后用硬质岩石码砌。做法错误,应先进行边坡码砌,再进行填筑。
5)为保证压实效果,选用不小于15t的压路机,每层填筑厚度控制在 300mm。做法错误,应选用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
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填筑上一层,做法错误。填石路堤应采用灌水法或沉降观测法检测压实。
2.挖部分使用低液限黏土填平并用小型夯实机械充分夯实,做法错误。欠挖部分应予凿除,超挖部分应采用强度高的砂砾、碎石进行找平处理,不得采用细粒土找平。
3.
(1)
①该涵洞两侧路基均已填筑至路床顶面,不符合要求,涵洞和路基的路床填土应同时进行。
②涵洞一侧有多辆运土车,装载有低液限黏土。不符合要求,一侧有多辆汽车,对涵洞产生了偏压。
③同时采用低液限黏土(非透水性)填筑不符合要求。
④回填至路床顶面,然后进行锥坡填筑。不符合要求。台背和锥坡的回填宜同步进行。
(2)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等,非透水性材料、崩解性岩石膨胀土不得用于回填。填料粒径宜小于 100mm,涵洞两侧的回填填料粒径宜小于 50mm。
4.土方路基、石方路基,软土地基处治相应的试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