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高速公路K11+320~K30+180段改扩建工程,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K13+826~K14+635段为填方路段,边坡高度最低为20.6m,最高为24.8m。路床填筑时,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A)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B)mm。
事件二:本工程填方量大,借方困难;部分填料含水量较大;需掺灰处理,经反复试验,掺灰土的CBR值在6%~7%之间。
事件三:本工程K22+300~K23+100为高填路堤,其新拓宽部分局部路段穿越软土地基,设计采取了粉喷桩对软基进行处理。
事件四:K25+550~K30+180段有若干鱼塘,水深低于2m,塘底淤泥厚度最大不超过0.8m,软土层厚度大于4m,小于8m;施工单位拟采取抛石挤淤或袋装砂井处理软基。
事件五:扩建路面工程与原设计路面结构层一致,通车后不久,巡查发现某软基填方区间新旧路面结合部有一条长约80m、宽约1.5mm的纵向裂缝。业主召集路基、路面等技术专家对纵向裂缝进行论证及原因分析。专家会议结论是“该80m路段路面材料及工艺控制均无缺陷,沥青路面扩建与旧路面结合部质量良好,裂缝产生与路面施工无关。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路基施工引起的."
问题
1.事件一中,本段填土路基是否属于高路堤?说明理由。分别写出A、B的数值。
2.事件二中,掺灰土能否作为上路床填料?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粉喷桩处理软基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4.事件四中,两种软基处理方案哪种较合理?说明理由。
5.写出事件五中裂缝产生的两条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1)属于高路堤。理由: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就是高路堤,本段最低20.6m,最高248m均大于20m。
   (2)A的数值为300,B的数值为100。
2.掺灰土不能作为上路床填料。
   理由:掺灰土的CBR值在6%~7%之间,不满足高速公路上路床填料CBR值需≥8%的要求。
3.粉喷桩处理软基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
4.采用袋装砂井合理。
   理由:软土层大于3m,抛石挤淤不适用,袋装砂井可以处理深度大于3m的软土地基。
5.裂缝产生的两条主要原因:
  (1)路基压实不均。
  (2)清淤不彻底,压实度不足,路基存在软弱层。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软土地区路堤施工期间,坡脚水平位移速率24h应不大于()mm。
A 3 B 5 C 8 D 10
查看
单选
路堑施工时,其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跌水等,一般应先施工的排水设施是()。
A 截水沟 B 边沟 C 排水沟 D 跌水与急流槽
查看
单选
关于蒸发池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池底宜设置0.5%横坡 B 底面与侧面应采取防渗措施 C 蒸发池应紧邻路基设置 D 四周应采用隔离栅进行围护
查看
单选
二级以及二级以上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推荐采用的拌合工艺及摊铺工艺分别是( )
A 人工路拌,摊铺机摊铺 B 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 C 人工路拌,推土机摊铺 D 集中厂拌,推土机摊铺
查看
单选
按矿料级配分类,OGFC路面结构属于()
A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B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D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查看
单选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包括:①路缘石安装②试验段施工③喷洒透层油④混合料压实⑤沥青混合料摊铺⑥路面成型监测,其施工顺序是()。
A ②→③→①→⑥→⑤→④ B ①→③→②→⑤→④→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①→②→③→⑥→⑤→④
查看
单选
关于隧道洞门工程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础应设于稳固的地基上,并将杂物、水泥、虚渣等清除 B 洞门端墙砌筑与回填应二侧对称进行 C 洞口边缘、仰坡严禁采用大爆破 D 洞口的排水沟应在洞门工程完成后再施工
查看
单选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①制定评估计划;②开展风险分析;③确定风险等级;④选择评估方法;⑤进行风险估测;⑥编制评估报告。最优的评估步骤是().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③⑥ D ①④②⑤③⑥
查看
单选
关于支架现浇法施工风险控制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支架法施工前,应进行专项安全设计,并制定安装、拆除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 B 支架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扩散压力 C 满堂支架应设置的纵向剪刀撑,应由底至顶按间距不大于2m网格  D 支架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
查看
单选
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偏差”等于( )。
A 施工图预算成本-责任目标成本 B 施工图预算成本-投标计划成本 C 施工预算成本-责任目标成本 D 施工预算成本-投标计划成本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