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某沿海有掩护高桩码头,长度为320m,宽度为25.1m,码头面标高为+6.1m,桩基采用钢管桩,钢管桩直径为φ1400mm,桩基处上层地质为淤泥质黏土。预制靠船构件上端长1.4m、下端长1.0m、高2.0m、平行码头前沿线方向宽1.2m,前排桩中心距码头前沿线2.5m,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开工前,项目部将本码头施工工序划分为:预制构件、桩基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挡土墙施工、附属设施安装、挖泥、抛石护面、后方回填等八道工序。开工后项目部精心施工,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
【问题】
 1.根据项目部划分的施工工序,画出本工程的施工流程框图。
 2.本工程前排钢管桩沿高程腐蚀区域可划分为哪几个区域?并给出各区域的高程范围。
 3.沉桩和护面抛石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岸坡稳定?
 4.计算本工程靠船构件对前排桩中心的力矩。(吊装孔、预埋及安装件和外伸钢筋重量不计,钢筋混凝土重度γ=25kN/m3,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1.根据项目部划分的施工工序,本工程的施工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
 
 2.本工程前排钢管桩沿高程腐蚀区域划分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和泥下区四个区域。各区域高程范围:(1)浪溅区高程范围设计高水位向上1.5m与设计高水位向下1.0m,即:+2.8m~+2.70m;(2)水位变动区高程范围设计高水位向上1.0m与设计高水位向下1.0m,即:+2.7m~+0.37m;(3)水下区高程范围设计高水位向下1.0m,即:+0.37m~-12.0m;(4)泥下区高程范围是指泥面以下区域,即:-12.0m以下。
 3.沉桩和护面抛石过程中,保护岸坡稳定采取的措施:(1)沉桩方面:控制沉桩顺序(分区间隔沉桩)与速率、高潮位沉桩、重锤轻打。(2)抛石方面:由水域向岸(从下向上)、分层抛。
 4.根据靠船构件形状将靠船构件分解为矩形与三角形分别计算力矩:
靠船部分矩形部分对前排桩中心的力矩为:
(25×1.0×2.0×1.2)×(2.5-1.0÷2)=120kN·m。
靠件三角形部分对前排桩中心的力矩为:
(25×0.4×2.0÷2×1.2)×(2.5-1.0-0.4÷3)=16.40kN·m。
靠船构件对前排桩中心的力矩为:1204-16.40=136.40kN·m。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海岸带分为沙质海岸带和淤泥质海岸带,沙质海岸带泥沙颗粒的中值粒径最小值应大于(  )mm,且颗粒间无黏结力。
A 0.03 B 0.05 C 0.10 D 0.15
查看
单选
我国海港采用的理论深度基准面,为各港口或海域理论上可能达到的( )。
A 小潮平均低潮位 B 大潮平均低潮位 C 最低潮位 D 平均低潮位<br/>
查看
单选
海港码头工程的混凝土由于处于海水、波浪等特殊环境,其性能要求有别于陆上普通混凝土,特别突出了( )要求。
A 抗渗性 B 耐久性 C 抗裂性 D 抗冻性<br/>
查看
单选
某施工单位要配制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已知其工地实际统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为2.6MPa,则该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计算值为(  )MPa。
A 32.6 B 34.3 C 34.9 D 35.2
查看
单选
流沙(土)与管涌是由动水力引起的两种主要的渗透破坏形式,下列现象中,属于流沙现象的是( )。
A 土体翻滚 B 土体隆胀 C 土体浮动 D 土体断裂<br/>
查看
单选
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张拉时,钢绞线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钢丝总根数百分比的规范规定值为( )。
A 2% B 3% C 4% D 5%<br/>
查看
单选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基线设置应与建筑物主轴线、前沿线平行或垂直,基线最小长度与放样视线长度比值的规范规定值为( )倍。
A 0.5 B 0.6 C 0.7 D 0.8<br/>
查看
单选
海港工程中,当采用聚氨酯涂层保护钢管桩,设计使用年限大于等于30年时,浪溅区和水下区的最小涂层厚度分别为(  )微米。
A 300和200 B 500和300 C 700和500 D 800和700
查看
单选
码头基槽开挖时的“双控”要求是指基槽的( )均满足设计要求。
A 底宽与边坡 B 标高与边坡 C 底宽与土质 D 标高与土质<br/>
查看
单选
高桩梁板式码头沉桩施工中,当出现桩尖已达到并低于设计标高贯人度仍偏大时,宜采用( )检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并同设计研究解决。
A 高应变 B 低应变 C 超声波 D 自平衡法<br/>
查看
刷题小程序
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