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厂房的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
2.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做法:
1)厂房在居中位置设置了封闭楼梯间。
正确做法:在靠外墙处设置封闭楼梯间。
2)在地上二层设置了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其容量为5.5m³。
正确做法:减少储罐内丙类液体的存放量,使之不大于5m³。
3)厂房西侧外墙处贴邻建造了分控制室,并采用耐火极限为2.50h的防火隔墙分隔。
正确做法:分控制室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厂房分隔。
3.1)存在的问题:厂房地上各层均采用耐火极限为3.00h的防火卷帘和防火墙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
正确做法:每层应至少划分3个防火分区。
2)存在的问题:厂房东侧外墙处贴邻建造了办公室和休息室,耐火等级为二级,采用耐火极限为3.00h的防火墙与厂房分隔。
正确做法:办公室和休息室采用耐火极限为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防爆墙上不开门。
3)存在的问题:厂房南侧外墙处贴邻建造了厂房专用的10kV的变电站,并用防火墙分隔,因观察需要在防火墙上开设了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窗。
正确做法: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4)存在的问题:厂房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为3.00h。
正确做法:厂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防火墙。
4.1)存在的问题:厂房地上各层最不利点至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7.5m。
正确做法:在各层合适的位置增加安全出口,或调整安全出口位置,使厂房地上各层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不大于30m。
2)存在的问题:封闭楼梯间的门采用双向弹簧门。
正确做法:乙类厂房楼梯间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5.1)存在的问题:厂房在首层靠外墙的位置设置了泄压设施。
正确做法:宜在厂房顶层靠外墙附近设置泄压设施。
2)存在的问题:厂房采用了光滑的水泥地面,厂房内设置了地沟,并用盖板盖严,与相邻厂房相通处设置了隔油设施。
正确做法: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粉尘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应在与相邻厂房连通处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3)存在的问题:门斗通向封闭楼梯间之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正确做法:门斗通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设置为甲级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