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背景资料】
由某企业承建某多功能现代化商务综合大厦,地上 46 层,地下 3 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 墙结构,主体结构采用泵送混凝土等新技术。建筑物周边都十分接近规划用地红线,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 对因工程基坑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移动影响十分敏感,且基坑北面邻近地铁。该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较 大,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并由安全总监签字确认后实施。该地下室位于总 厚度达 40 多米的淤泥质土之中,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经多方案比较,决定基坑围护结构采用 80cm 厚的地 下连续墙,而支护结构则为五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总体方案。经验算,可以满足结构变形和稳定要求, 确保地下室开挖施工不至于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周边道路、建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在工程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约为-0.5m,开挖范围位于淤泥质土体内,含水量大,施工必须事前 采取降水措施,因基坑围护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具有较好的挡水和抗渗性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轻 型井点降水并编制了降水施工方案。
事件二: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施工条件等情况,基础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 注桩与平板式筏形基础,板厚 2m,桩基承台连同地下室的筏形基础同时展开施工。基础底板厚 2m,桩基 承台厚 1.8m,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抗渗等级 P8。由于承台和筏板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开始阶段施工中出 现了少许裂缝。为确保施工质量,项目部制定了以下控制裂缝的措施: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加入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30℃以内。
4.分层分块逐步浇筑,加强养护,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预埋冷却管,通人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降温。
事件三:在进行办公楼大厅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 塌事故,造成 6 人死亡、12 人受伤。经有关部门调查,造成事故主要原因是模板支架搭设质量不符合要求; 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部分钢管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施工现场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事后,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对该施工企业作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公安机关依法对有关责任单位的涉案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1.请指出本案例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分析说明事件二承台和筏板混凝土浇筑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事件三工程事故可定为哪级事故?并说明理由。
4.事件三事故类型是什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见事故还有哪些?
5.结合事件三中部分钢管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说明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哪些(至 少列出四项)?

正确答案
1.本案例中的不妥之处如下:
(1)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由安全总监签字确认后实施不妥。
理由:该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才能实施。
(2)本工程地下室位于总厚达 40 多米的淤泥质土之中,地下水位较高,约为-0.5m,开挖范围位于淤泥质土体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不妥。
理由:因其降水深度达不到要求,应采用深井井点施工。
(3)事件二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前三项均不妥。
理由:①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应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拌制混凝土,并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②施工时适当提高水灰比不妥,因为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应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③将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30℃以内不妥,温差过大会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我国规范规定:在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以内。
2.造成承台和筏板混凝土浇筑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承台和筏板混凝土浇筑体积大,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与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共同作用,产生拉应力,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依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规定,本工程这起事故可定为较大事故。
理由: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第 3 条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本起事故属于坍塌事故。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职工伤亡事故类型还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
5.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有: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5)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6)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某住宅楼室外地面标高为-0.3m,屋面面层标高为 24.0m,女儿墙顶标高为 25.2m,则该工程的建筑高度 为( )m。
A 25.5 B 26.7 C 27.0 D 24.3
查看
单选
以下关于混合结构体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楼盖采用砌体结构,而墙和柱采用钢筋混凝土 B 混合结构体系一般适用 5 层以下 C 纵墙承重方案的特点是楼板支承于梁上 D 横墙承重方案横墙是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
查看
单选
下列项目中,需进行饰面板工程隐蔽验收的是( )。
A 预埋件 B 管道封堵 C 粘结剂强度 D 石板防雷连接
查看
单选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A 1 B 2 C 4 D 8
查看
单选
下列建筑,不属于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是( )。
A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 B 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 C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D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且高度不大于100m
查看
单选
混凝土中加入防冻剂可以保证水泥在相应负温下的( )作用。
A 固化 B 雾化 C 水化 D 强化
查看
单选
钢结构柱间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 )相同。
A 柱 B 板 C 梁 D 楼梯
查看
单选
关于点支承玻璃幕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面板之间的空隙宽度不应小于50mm B 张拉中,拉杆、拉索的预拉力不得调整 C 玻璃支承孔边与板边距离不得小于50mm D 拉杆、拉索的预拉力应分次、分批对称张拉
查看
单选
结构安全性要求,即对建筑物所有结构和构件都必须按( )进行设计计算。
A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B 承载力极限状态 C 结构平衡状态 D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
查看
单选
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观测 B 民用高层建筑每加高 1 层观测 1 次 C 施工中若暂时停工,仅需在重新开工时观测 1 次 D 竣工后运营阶段,在第一年应观测 3~4 次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