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的设置应遵循“标准、安全、醒目、便利、协调、合理”的原则。
(2)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牌的重要部位有: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基坑边沿、爆炸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存放处等。
(3)不妥之处一: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拆除全部模板。
理由:应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顶板底模。
不妥之处二:施工单位生产经理随即安排模板工拆除全部模板。
理由:拆模之前必须要办理拆模申请手续,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拆模。
不妥之处三:生产经理安排作业人员拆除了梁底模板准备进行预应力张拉。
理由: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才能进行拆除。
不妥之处四:工人将拆下来的铝合金模板临时堆放在距楼层边0.8m 处等待集中吊运。
理由: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楼层边沿,应与楼层边沿留出不小于1m 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也不得超过1m。
2.(1)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还有: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验收要求、应急处置措施、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2)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有:
①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②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施工图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③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
(3)不妥之处一:经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正确做法: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然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不妥之处二:随后建设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该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正确做法:专家论证会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不妥之处三:专家组由包括建设单位技术顾问在内的5 名成员组成。
正确做法:专家组成员人数不得少于5 名。与本工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3.(1)A:4.1,B:100,C:77,D:77,E:不合格。
(2)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结论分为三个等级:
①优良: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 分及以上。
②合格: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 分以下,70 分及以上。
③不合格:①当汇总表得分值不足70 分时;②当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为零时。
4.(1)错误之处一:横向扫地杆在纵向扫地杆的上部;
正确做法: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错误之处二: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的距离为300mm。
正确做法: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
错误之处三:架体搭设总高度为35m,外立面剪刀撑没有全立面连续设置。
正确做法: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
(2)还有以下阶段需要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和验收:
①基础完工后,脚手架搭设前;
②每搭设完6~8m 高度后;
③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④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
⑤冻结地区解冻后;
⑥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