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功能:路堤加筋,提升路堤的稳定性。
(2)性能要求: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较高的撕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性能。
(3)其他功能:防护、过滤、排水、隔离。
2.(1)补充:
①面层:抗滑能力、平整度、噪声量;
②基层:扩散荷载的能力、抗冻性、不透水性;
③垫层:水稳定性;
④路基:整体稳定性。
(2)排水措施:
①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等办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②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流危害路基边坡稳定时,可设置渗沟或截水沟。
3.(1)标准击实: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CBR 试验:强度。
(2)坚实系数 0.6~0.8,属于二类土。
塑性指数 IP=wL-wP=0.42-0.3=0.12
液性指数 IL=(w-wP)/IP=(0.37-0.3)/0.12=0.58,0.5≤IL<1.0 时属于软塑状态。
(3)不能。理由: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4.(1)排水暗沟的浅层软弱土处理:采用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进行换土回填。
(2)顺序原则: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 “先深后浅”的原则。
(3)压实要点:①管涵顶面填土 500mm 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管涵顶面填土 500mm 以内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或人工压实)。②路基压实时应对管涵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5.(1)改错:
①路基填料强度要求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②树根坑的坑槽,应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
③台阶高度不宜大于 300mm;
④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 12t 级的压路机,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 4km/h;
⑤压路机轮外缘距填土路基边缘应保持安全距离(不小于 0.5m),碾压不到的部位(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周围以及沟槽)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面积重叠 1/4~1/3。
(2)试验段目的:
①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②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地质条件、作业环境和工期要求等。
③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④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⑤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3)①铺筑土层的宽度应比设计宽度每侧宽 500mm;
②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2%)之内,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
(4)B:300;C:150;D:48;E:1;F:600。
6.(1)理由:振动压实不宜用于饱和黏性土路基处理。
(2)可行的方法:塑料排水板预压、真空预压(或砂井预压、降水预压、堆载预压)。
(3)X:1;Y:2;Z: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