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
2.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

正确答案
1.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
2.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
3.作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但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是基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A A.有梦也难寻觅。 B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 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D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意动用法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体现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 )
A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查看
单选
《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 )
A A.典雅平和 B B.清新秀丽 C C.幽默机智 D D.谨严犀利
查看
单选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 )
A A.《史记》 B B.《左传》 C C.《后汉书》 D D.《汉书》
查看
单选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 )
A A.《陈情表》 B B.《谏逐客书》 C C.《大同》 D D.《秋水》
查看
单选
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
A A.辛弃疾 B B.柳永 C C.李清照 D D.苏轼
查看
单选
《米龙老爹》在叙述方法上的特点是( )
A A.顺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B B.顺叙之中有插叙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C C.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D D.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查看
单选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 A.反语讽刺 B B.对比反托 C C.象征暗示 D D.托物言志
查看
单选
《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 )
A A.典雅平和 B B.清新秀丽 C C.幽默机智 D D.谨严犀利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大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