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
3.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
1.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于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实施仁政。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3.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者不善致人饿死,责任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数”作“计算”解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
A A.《季氏将伐颛臾》 B B.《寡人之于国也》 C C.《谏逐客书》 D D.《郑伯克段于鄢》
查看
单选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
A A.沈从文 B B.茅盾 C C.鲁迅 D D.巴金
查看
单选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查看
单选
《红楼梦》的线索是( )
A A.贾、史、王、薜四大家庭的衰亡过程 B B.贾家由盛到衰的变化 C C.宝玉和宝钗的爱情故事 D D.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
查看
单选
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 D.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查看
单选
在下列词作中富有主见的是( )
A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 B.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 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查看
单选
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
A A.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 B.辫子事件 C C.张勋复辟事件 D D.六斤裹脚事件
查看
单选
《爱尔克的灯光》中故居照壁上的四个大字是( )
A A.礼义廉耻 B B.光明正大 C C.家门和顺 D D.长宜子孙
查看
单选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
A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大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