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出结构图中 A、B、C、D 代表的名称及作用。
答:A:黏层; B:黏层; C:下封层; D:透层。
A 和 B 层作用:是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C 层作用: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二是起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联结作用;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
D 层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
2. 事件一中,计算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生产率(Qi)。(列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点)
答:n=3600/(t1+t2+t3)=3600/(15+220+13)=14.52 份;
Qi=nGjkB/1000=14.52×4000×0.85/1000=49.37(t/h)
3. 写出事件二中工艺流程图 E、F、G 代表的名称。指出并改正事件二中的错误之处。
答:E:施工放样;F:布置基准线钢丝;G:质检。
错误 1:采用 15t 三轮压路机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碾压。改正:下层应采用18~21t 三轮压路机、大于 35t 重型振动压路机、25t 以上轮胎压路机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
错误 2:下层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上层铺筑。改正:上层必须在下层养护至少 7d 后方可铺筑。
4. 指出并改正事件三中的错误之处。补充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
答:(1)错误 1:做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改正:做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错误 2:初压温度应不低于 10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改正:初压温度应不低于 11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
(2)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
5. 补充事件四中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验的实测项目。
答:实测项目还有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厚度、矿料级配、沥青含量。
6. 根据事件四中要求,用横道图画出完整的施工进度计划,并计算工期。
答:(1)工期计算

流水步距 Kab=max(4-0,9-3,12-7,16-9,0-12)=7
ab 工序完成所需时间:7+(3+4+2+3)=19 周
abcde 四道工序完成的工期=19+1+1+1=22 周
(2)绘制横道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