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大坝、溢洪道、水电站等建筑物。该工程由某流域管理机构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建设,某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溢洪道施工需要进行爆破作业,施工单位使用一辆3.0t的小型载重汽车。将800kg的雷管、炸药等爆破器材集中装运至施工现场,现场使用起重能力为1.0t的小型起重设备,一次将上述爆破器材卸至地面,然后由人工分别运至仓库。
事件2:在进行水电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开挖边坡较陡,引起塌方。致3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项目法人立即向流域管理机构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实进行报告。在事故调查时发现,该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已按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该方案编制完成后直接报监理单位批准实施。
事件3:为创建文明建设工地,施工单位根据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的相关要求,在施工现场大门口悬挂“五牌一图”,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在大坝地基处理、溢洪道和水电站厂房底板施工完成后,已完工程量达到全部建安工程量的25%时,施工单位向水利部申报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
【问题】
1.指出并改正事件1关于爆破器材运输与装卸作业的不妥之处。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2中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项目法人的上报程序有无不妥之处?施工单位编制的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的报批过程有无不妥之处?如有请分别说明理由。
3.根据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大门口悬挂的“五牌一图”分别是什么?
4.该工程是否符合申报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的基本条件?为什么?指出并改正申报工作中还有哪些不妥之处。

正确答案
1.事件1不妥之处:(1)用小型载重汽车运输。(2)雷管和炸药集中运至施工现场。(3)用小型起重设备卸货。(4)统一运至仓库。事件1改正:(1)汽车排气管要改向前,运前加软垫。(2)雷管和炸药要分开运输。(3)必须进行人工搬运。(4)分开储存。2.(1)事件2中的安全事故属于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等级。(2)施工单位、项目法人的上报程序无不妥之处。(3)施工单位编制的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的报批过程不妥。理由:应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3.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和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和施工平面布置图。4.该工程不符合申报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的基本条件。理由:(1)发生过较大安全事故。文明工地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内部制度管理健全良好。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面板的主要功能是( )。
A 抗压 B 抗冲 C 抗拉 D 抗渗
查看
单选
下图所示的水流形态示意图属于( )。
A 层流 B 急流 C 紊流 D 缓流
查看
单选
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724号),工程完工且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公示( )后,可以申请注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A 15日 B 15工作日 C 30日 D 30工作日
查看
单选
对于成桩直径为0.6m 的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方法宜采用( )。
A 单管法 B 二管法 C 三管法 D 新三管法
查看
单选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这种误差属于( )。
A 系统误差 B 粗差 C 偶然误差 D 细微偏差
查看
单选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裸露药包爆破法破大块时,爆破飞石对人员的安全运行距离最小值为( )m。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查看
单选
建基面开挖时,对于完整和坚硬的岩体,其H/D一般为( )。
A 10 B 15 C 20 D 25
查看
单选
通过埋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体的接缝,以改善传力条件、增强坝体整体性的灌浆,称为( )。
A 帷幕灌浆 B 接触灌浆 C 接缝灌浆 D 固结灌浆
查看
单选
一次拦断河床围堰法的中期导流为( ) 。
A 围堰挡水            B 坝体临时挡水 C 导流泄水建筑物下闸封堵     D 水库开始蓄水
查看
单选
关于施工场地安全标志与安全色,说法错误的是( )。
A 安全标志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醒目位置,不应设在可移动的物体上 B 提示目标位置的提示性标志应加方向辅助标志 C 多个安全标志牌设置在一起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从上到下排列 D 多个安全标志牌设置在一起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从下到上排列
查看
刷题小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