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电容器的电容”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如图.用静电计测量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1.保持极板上的电荷量Q不变,两极板间的距离d也不变,改变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从而得知电容C与正对面积S的关系。见图甲。
2.保持极板上的电荷量Q不变,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也不变,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d,从而得知电容C与距离d的关系。见图乙。



3.保持Q、S、d都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从而得知两极板间电介质的存在对电容C的影响。见图丙。



任务:(1)材料中的三个实验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正确答案
(1)材料中的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教学方案如下:
先介绍静电计的装置,并让学生观察静电计与验电器的区别,弄清楚静电计是干什么用的仪器。
有同学提问:为什么不直接用伏特表测电容器的两极的电压呢 给予正面回答:如果直接用电压表来测量,那么电容器两极板就要放电,正负电荷会中和,故不能用电压表来测量。
(设计说明:这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经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知道静电计的构造及用途。)
开始做这个实验,强调所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请两个同学上讲台,一个同学按书本要求操作,一个同学在近处观察静电计的变化情况,然后再找同学分析、归纳实验结论。最后老师作评价并将实验结论归纳出来。此实验分为三步,第一步只改变正对面积S,第二步只改变板间距离d,第三步在两板间插入介质Q,实验结束.要强调该实验受环境影响较大,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干燥。



保持Q和d不变,S越小,电势差U越大,表示电容C越小。



保持Q和S不变,d越大,电势差越大,表示电容C越小。



插入电介质后.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综上所得结论:
C与d反相关。与S正相关,与电介质有关。
(设计说明:这样让学生自己探究,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A A.4:3 B B.3:2 C C.3:1 D D.3:4
查看
单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评价建议中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使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以下最能反映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
A A.行为观察 B B.实验操作 C C.课题研究 D D.成长记录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通过一个在水中的球形空气泡,下列哪一条表示出射光线的路径 ( )
A A.光线1 B B.光线2 C C.光线3 D D.光线4
查看
单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A.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B B.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C C.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选择性、严谨性 D D.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查看
单选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 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查看
单选
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s与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A.乙物体做减速运动 B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 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D D.当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为零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 A.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B B.A受到B施加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 C.A、B间没有摩擦力 D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x=tanθ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已知其加速度a=2-2t,初始条件为xo=0,υo=0。 (1)质点在第1秒末的速度; (2)质点的运动方程; (3)质点在前3秒内运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下面是某高中物理教材重力势能的一节中关于物体沿不同路径下落时重力做的功的实验示意图。 (1)重力势能这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 (2)基于以上实验,设计一个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