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案例:
王老师在讲解完“运动和力”一课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副“一小男孩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讨论。
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
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
教师: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物体受外力的平衡条件,
学生2的说法是不对的。
学生3:根据参考书上的解析,小男孩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合外力等于零,汽车才能平衡。
教师:同学3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合外力必须为零,大家多多体会。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王老师教学中的问题,重新设计一教学片段。(15分)

正确答案
(1)本案例中,虽然学生知道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摩擦力”这一事实,但对具体的分析过程还是充满疑惑。王老师直接否定学生2的见解,却没有相应分析与提示。最后,王老师仅以赞同学生3的观点给出答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分清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使学生深刻理解物体平衡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
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如果学生2的假设是对的,汽车受合外力不为零,汽车还能静止吗
学生: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汽车岂不是要向反方向运动了吗 学生陷入沉思。
教师:大家忽了一个概念,就是汽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学生3:汽车没被推动之前,受到的摩擦力并不是最大静摩擦力。
教师:学生3的分析很准确。事实上,汽车受到的外力不断增加,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加。学生:那么汽车在没被推动之前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相等。
教师:看来,大家已能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了,而且能分清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一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恒星的质量为 B.行星的质量为 C.行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 )。
A A.ε0E B B.ε0εrE C C.εrE D D.(ε0εr-ε0)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人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 A.折射率必须大于 B.折射率必须小于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曲线,质点a.b相距20 cm,c.d相距40 cm,此时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质点c的速度方向向下,且再经过0.
A A.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B B.波的传播速率为8 m/s C C.质点d与a的振幅不等 D D.此时质点b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与质点a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查看
单选
三个原子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He),则可知( )。
A A.X核比2核多一个质子 B B.X核比2核少一个中子 C C.X核的质量数比2核的质量数大2 D D.X核与2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金属导轨上的导体棒ab在匀强磁场中沿导轨做下列哪种运动时,铜质线圈c中将有感应电流产生且被螺线管吸引。( ) ①向右做匀速运动②向左做匀速运动③向右做
A A.①② B B.②③ C C.③④ D D.①④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一种光导纤维内芯折射率为n1。,外层折射率为n2,一束光信号与界面成α角由内芯射向外层,要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A A.n1>n2,α大于某一值 B B.n1<n2,α大于某一值 C C.n1>n2,α小于某一值 D D.n1<n2,α小于某一值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简述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应用实验法,教师主要是创造学习物理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使用实验法应做到哪些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