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物理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实验题:
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第一类错误答案:冰熔化咸水需要一个过程;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变化越明显;冰水混合物以任何一种比例混合.温度总保持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水质量的多少无关;冰越多,观察时间就越长:随时间的变化,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类错误答案: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且处于三种状态;冰熔化成水要经过固、液、气三态共存的过程: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比热有关;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达到熔.占、,继续吸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第三类错误答案:冰在受热后,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在冰水混合物中,当杯中完全是水时.它的温度升高;只有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再对它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升高;只要水中还有一点冰.温度计示数都为0℃……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此实验题的设计意图,指出这三种错误产生的原因。(10分)
(2)结合以上错误,请你就物理实验教学给出自己的建议。(10分)

正确答案
(1)此题的设计,活化了学生实验的考查,目的是从知识形成过程,了解学生处理实验结果,归纳得出结论
的能力,这样的试题对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本题的实验目的是观察冰的熔化规律。记录表中列出了随着酒精灯不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这两个观察点的变化。实验是一个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有目的地观察研究活动。正确解答本题的首要条件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中的观察点。答卷时,部分学生未看清题目的要求,不明确观察重点,出现了第一类错误答案。
结论应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是实验结果的必然推论。在尊重物理事实的基础之上形成知识结论.是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需要。答卷中,部分学生无视题目中给予的实验记录,只凭平时的死记硬背,机械默写实验结论,出现了第二类错误答案。
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准确地用语言表述实验结论,不仅是实验本身的要求,也是将实验结论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需要。用文字进行表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表述含糊不清,或言之无物.或不能一语中的,出现第三类错误答案。
(2)从以上诸多错误还可看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仍然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固然重要,但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分析、讨论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决不能偏废。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把它仅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或作为一种课堂表演。要改变仅考虑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和盘托出实验结论的现象。在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边观察边思考,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概括和总结。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深层的素质教育因素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挖掘。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
A A.①②③ B B.①② C C.②③④ D D.①④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C1=6μF,C2=3μF,R1=3Ω,R2=6Ω,电源电动势E=18 V, 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查看
单选
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 D.逆时针减速旋转
查看
单选
在磁感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n与B的夹角为仅,则通过半球面s的磁通量(取弯面向外为正)为()。
A A.r2B B B.2r2B C C.-πr2Bsinα D D.-πr2Bcosα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已知厚度为d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σ,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 A.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查看
单选
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 A.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 B B.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减小 C 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 D D.悬线的拉力突然减小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声现象”一章的实验内容为例,说明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简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讲授法怎样遵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