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下面是某讲师讲授“商和西周”这一内容时的实录片段:
师:商朝后期,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强大起来,并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的军队主力。其后,商朝灭亡。请看《夏商周的疆域变迁示意图》。
生:(观察地图)
师:比较两幅地图,最明显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周朝版图大大超过了夏和商。
师:很好,版图变化反映了早期国家的发展。如果你是周武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如何持久、有效地统治这些地方。
师:是啊,新兴的周王朝如何治理呢?学究本课的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也许大家就有答案了。
问题:
(1)说明该教师是如何运用历史地图的。(8分)
(2)指出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8分)

正确答案
(1)该教师采用了直观导入的方法,在课堂导入时运用历史地图。 ①教师在运用历史地图进行直观导入时,并没有直接将地图呈现出来,而是通过相关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讲解,呈现相关历史信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师在呈现历史地图后要求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对比帮助学生从历史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而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③在该教学片段中,历史地图运用的目的是导入新课。教师在用完历史地图后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结束导入环节。这样做既能够充分运用导入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历史地图提供直观、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具有文字难以达到的表现效果,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历史地图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的历史信息,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③历史地图包含的历史地理信息,能够培养学生关于历史是动态发展的观点,同时形成相关的时空观念。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汉书》载:“诏贤良日:‘……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苏轼诗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下列书法作品中为“颜公”创作的是()。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由此可推断出土这种陶器的遗址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查看
单选
在历史上,自率部曲百余家,冶铸兵器,渡江作战,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的事件是()。
A 祖逖北伐 B 桓温北伐 C 张浚北伐 D 岳飞北伐
查看
单选
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 明经、进士 B 秀才、进士 C 明经、明法 D 明法、明书
查看
单选
两宋时期,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 C 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D 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
查看
单选
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这位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查看
单选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一书中写道:“在向西北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于1935年初重新被推举上了中共领导地位,自那以后再没有更换。”下列与
A 中共二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查看
单选
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
单选
20世纪后半期,我国决定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点。这一科技发展规划是()。
A “七五计划” B “985工程” C “211工程” D “863计划”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