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材料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课文摘录: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节选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评分标准:
(一)15-22分
1.切合主题,符合学情
2.课题设计意图明确
3.重难点适宜且突出
4.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内容及目标匹配,教学环节详细完整(活动环节一般包括活动导入、展开、结束等环节),逻辑性好且能支持重点目标的达成
5.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多样化合理
6.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设计思路,创新点或者亮点至少1处以上
7.字体工整,表述清楚,书面表达合理,符合题目要求
(二)8-15分
1.符合题意,符合学情
2.设计意图适宜,相对明确
3.重难点适宜且明确
4.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内容及目标较为匹配,教学环节详细完整,逻辑性较好且能支持目标的达成
5.教学方法较充实
6.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设计思路,有1处创新点或者亮点
7.字迹清楚,表述流畅,书面表达基本标准,符合题目要求
(三)4-8分
1.基本符合题意和学情
2.重难点基本适宜且明确
3.教学环节比较全面,但比较笼统泛化,不够具体明确
4.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方法与内容及目标较为匹配,逻辑性一般,能支持大部分目标的达成
5.教学内容单薄,方法较少、趣味性欠缺
6.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思路
7.字迹潦草,书面表达口语化,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王祖甲“重作汤刑”,殷朝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刑)”“贞王闻惟辟(刑)”。用上述材料研究商
A 用刑罚维持统治秩序 B 律法变化较为频繁 C “礼治”与刑罚并用 D 以法家思想治天下
查看
单选
董仲舒《春秋繁露》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这一主张强调的是( )。
A 天地君王的尊贵 B 家庭伦理的纲常 C 天人合一的观念 D 祭祀事务的礼节
查看
单选
东晋六朝时期,南迁世家大族多标注“郡望”,如琅珊王氏、陈郡谢氏等,其主要目的是( )。
A 区分士庶尊卑 B 标记户籍变迁 C 便于乡举里选 D 表明故土难离
查看
单选
史学家钱穆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
A 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 B 三省的设立削弱皇帝权力 C 中书省沦为执行机构 D 决策程序有利于减少失误
查看
单选
元朝时,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是( )。
A 散曲 B 杂剧 C 南戏 D 昆剧
查看
单选
明初,朱元璋“诏天下编赋役黄册”,要求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布政司、府县。上交户部的黄册,收贮在都城南京的黄册库,这一制度的作用是( )。
A 便于控制江南财富 B 扩大地方财政的自主权 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统一管理全国户籍赋役
查看
单选
清乾隆期间的《苏州碑刻》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材料反映的会馆功能是( )。 ①商帮栖息②商品储运③商人交往④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
单选
1873年,《申报》有一则报道,“此局为华人自办轮舶与西商争利之创举,亦为华人合股鸠银,以兴立大业之初桃”文中“此局”指的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轮船招商局 D 开平矿务局
查看
单选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近代中国留学生在1900年以前为数很少,20初世纪人数陡然增加,以当时人数最多的留日学生来说,1900年以前还不到100人,
A 洋务运动 B 甲午战争 C 戊戌变法 D 清末新政
查看
单选
1901年,《国民报》写道:“国者,民之国,天下之国即天下民之国:今日二十世纪矣,我同胞之国民,当知一国之兴亡,其责任专在于国民。”上述言论主张的是( )。
A 以民为本,本固邦宁 B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C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