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现代印刷机高速运转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方便了我们的读书和学习。若要对印刷技术进行追根溯源,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从而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新课导人,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问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展示关于雕版印刷术利弊的相关史料并向学生提问:雕版印刷术是何时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有哪些不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不足是使用时费时费力,经济性较差。
【设计意图】史料的出示能够锻炼学生分析史料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教师提问:人们是如何解决雕版印刷术的弊端的
学生阅读课本找到答案:北宋时的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教师播放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讨论,简单归纳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工序,思考毕异的创新体现在哪里,这样的创新有什么好处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1)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工序: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
(2)毕异的创新体现在“活”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3)创新的好处是使用起来省时省力,节约印刷成本。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能够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直观认识,加深学生的相关记忆,设置小组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扮演“活字印刷术”代言人,向众人讲述自己的发展历程。
学生扮演和讲解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北宋发明泥活字、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代中期出现铜活字。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本课的知识体系。
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教师展示“活字印刷术传播示意图”,指导学生归纳活字印刷术的传播路线并尝试自己画出来。
师生总结活字印刷术的传播路线: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再通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
学生自行在纸上画出活字印刷术传播的路线图,加深对该路线的印象。
【设计意图】“活字印刷术传播示意图”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相关史实,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代表扮演老师,带领其他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作业:学生在课下动手制作泥活字,明确使用自制泥活字进行排版、印刷等工序的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开放性作业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感受科技发明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