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市政H公司承接了一座多跨预应力箱梁桥。该桥为斜拉桥,索塔采用裸塔形式,跨河流段宽度为60m。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双柱式桥墩,柱高为18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上部结构0号块采用墩顶混凝土现浇施工,临时固结构造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了施工方案:①索塔施工时宜用劲性骨架挂模提升法。②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后端开始,最后浇筑悬臂前端模板处。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合龙顺序一般是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④合龙前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并将合龙跨一侧墩的临时锚固放松或改成活动支座。⑤合龙宜在一天中中午时分进行。⑥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反力为主。
事件二:项目部通过测量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以及施工中已浇筑段的实际高程确定了悬臂浇筑段前段高程。
事件三:施工单位编写了挂篮悬臂浇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设置了合格的登高梯道、高处作业平台及护栏,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事件四:安全检查时,由项目部安全员对施工现场每日巡检。
事件五: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整改完成后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验收工作。
问题:
1.请写出临时固结构造示意图中A、B、C的名称。
2.改正事件一中项目部编制方案的错误之处。
3.事件二中项目部考虑的因素不完整,请补充。
4.列出从事挂篮悬臂浇筑的施工作业人员应该采取的主要高处作业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5.事件四中的安全检查属于哪种形式除此以外,安全检查还有哪些形式
6.事件五中有何错误

正确答案
1.(1)A为临时锚固钢筋(或钢绞线)。
(2)B为临时支座。
(3)C为支座垫石。
2.事件一中项目部编制方案的改正之处:
(1)索塔施工时宜用爬模法。
(2)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合龙。
(3)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段进行。
(4)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3.项目部还考虑的因素有:
(1)温度影响。
(2)预拱度设置。
4.高处作业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有: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
5.(1)事件四中的安全检查属于日常检查。
(2)安全检查还有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
6.单位工程完工后应该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总监理工程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对存在的问题由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施工建设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报告,建设单位收到竣工报告后,由建设单位负责人组织各单位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土体应力应变中决定土的力学性质的是土的( )。
A 含水量 B 抗剪强度 C 密实状态 D 塑性指数
查看
单选
下列沥青混合料机械摊铺作业说法正确的是()。
A 摊铺机应采用人工找平方式 B 施工中应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 C 摊铺的混合料,人工在反复修整时要注意平整度 D 最低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和下卧层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来确定 ?
查看
单选
路面的( ),可以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A 平整度好 B 承载能力大 C 抗滑能力强 D 透水性好
查看
单选
关于预应力钢铰线管道压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压浆前应对管道进行清理 B B.预埋的排水孔,排气孔主要用于管道清理使用 C C.压浆使用的水泥浆强度不得低于 30MPa D D.钢铰线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对管道进行压浆
查看
单选
符合预应力混凝土配制要求的是( )。
A 从各种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0.08% B 预应力混凝土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C 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 750kg/m3 D 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
查看
单选
泥浆制备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宜选用高塑性黏土或( )。
A A.粉质黏土 B B.膨润土 C C.粉土 D D.低塑性黏土
查看
单选
竖井马头门破除施工工序有:①预埋暗梁、②破除拱部、③破除侧墙、④拱部地层加固、⑤破除底板,正确的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②→④→③→⑤
查看
单选
下列有关基坑边坡稳定的控制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 严格按照设计坡度开挖,不得挖反坡 B 减少坡顶位置材料堆放的数量,减轻坡顶位置压力 C 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 D 边坡若有失稳征兆,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或其他有效措施
查看
单选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不包括( )。
A A.导墙施工 B B.槽底清淤 C C.吊放钢筋笼 D D.拔出型钢
查看
单选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化学氧化法 B 微生物处理法 C 紫外光氧化法 D 活性炭吸附法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